中國網財經1月12日訊(記者 李春暉)1月11日,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全面總結過去一年工作成績,并對2023年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叢亮表示,過去一年里,在國際糧價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國內糧食市場保持總體平穩,國家儲備實力進一步增強,為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相關資料圖)
新的一年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叢亮表示,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將全力做好保供穩價,守住管好“天下糧倉”,服務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
總結2022:
糧食市場保持總體平穩 各項重點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面對國內外多重超預期因素的沖擊,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叢亮表示,過去一年里,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堅決扛穩保障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政治責任,在國際糧價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國內糧食市場保持總體平穩,國家儲備實力進一步增強,應急救災物資保障及時有力,各項重點工作取得新成效,為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過去一年里,我們牢牢守住了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各地統籌抓好糧食市場化收購和政策性收購,夏糧和早秈稻旺季收購圓滿收官,秋糧旺季收購平穩有序;
過去一年里,我們有力保障了市場供應,穩步推進政策性糧食公開競價銷售,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和調控需要,靈活調整投放品種、數量、時機和節奏;
過去一年里,我們深入推進糧食購銷領域專項整治,推動出臺一系列制度文件,動態監管系統覆蓋全部中央儲備糧儲存庫點,29個省份實現省級儲備信息化全覆蓋,創新采用“云端指揮、直插庫點”方式開展線上查庫,穿透式監管格局初步形成;
過去一年里,各地安排財政資金176億元,支持“十四五”期間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印發糧食節約減損指導意見,依托產后服務中心助農減損增收。壯大應急保障企業隊伍,進一步增強了糧食應急保障能力。
叢亮表示,一年來,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認真對標對表,圍繞中心、履職盡責,腳踏實地、積極作為,做了大量扎實成效的工作,為保障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作出了應有貢獻。
部署2023:
切實端牢“中國飯碗” 服務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成為2023年重要目標。
糧食是百業之基,穩經濟先要穩糧食。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烏克蘭危機影響加深,初級產品貿易格局深刻變化。2023年,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大。對此,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將以儲備的確定性來應對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服務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
叢亮表示,2023年,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切實增強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工作中,重點把握好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全力做好保供穩價。圍繞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加強風險預判和戰略預置,制定多場景的應對預案,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做好監測預警、形勢分析和儲備吞吐、預期引導等工作,保持糧食市場平穩,服務能源資源保供。
二是守住管好“天下糧倉”。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守住關口、護好糧倉,加強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
三是完善儲備體系,加快形成同大國地位相符的國家儲備實力。
四是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糧食和物資儲備治理現代化。推進立法修規和規劃落實,加強重大問題研究,著力補齊短板弱項,強化科技和人才支撐,進一步筑牢保證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的基礎。
五是做好應急保障,強化日常管理,堅守安全發展底線。堅持把功夫下在平常,做實做細責任落實、預案完善、儲備管理、隱患排查等日常工作,確保儲得好、調得快、用得上。
叢亮表示,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將從法律法規、體制機制、支持政策到考核導向、責任落實,從規模總量、品種結構到區域布局,從生產、儲備、流通到市場調控、節糧減損、應急保障,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切實端牢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