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工銀瑞信基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基金作為低門檻的理財工具,已被大眾廣泛認可。據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國公募基金資產總規模達到26.38萬億元,相比2011年增長已超過10倍,越來越多的基民朋友加入到了基金投資的行列中。
公募基金資產規模走勢圖
數據統計區間:2011.12-2022.11
比如之前有網友發視頻稱,“過年去丈母娘家拜年,被丈母娘問到買哪種基金比較賺錢?”,可見基金這種理財方式已經走進了大眾視野,包括一些長輩都加入其中,琢磨起基金投資來。眼下春節即將到來,走親訪友是少不了的,正可謂是“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優質基”。如果有親朋好友讓你推薦基金,該怎么回復他們呢?今天小瑞就來給大伙提前解說一番~
一、了解對方投資需求及風險偏好
入場第一步,首先就是要了解對方對于投資回報的預期,以及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
請記住!人只能賺自己認知范圍內的錢,如果覺得認知范圍有限,別貿然入場,入場前先明確自己的投資需求,預期收益等等。
所以當被問到“有什么好基金推薦嗎?”的時候,你不妨先反問他們幾個問題:“要投資多久?”“能承受的最大損失是多少?”預期的投資收益率是多少?,如果說對方還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回答,那也許對于自身投資的目的還不夠清晰,對于基金市場的了解還不夠充分,不妨等準備好了再來進行投資。如果對方有閑散資金并且近期沒有花費的打算,那么就可以考慮購買基金。
其次,每個人對于風險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在推薦基金的時候,一定要向對方講明,基金的最終目的是賺取長期收益,短期內的持有虧損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并且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不同,收益也不同。我們可以先簡單詢問一下對方的風險偏好,然后根據投資者的風險等級結果來進行推薦。
每個人適合的產品也是不一樣的,需要結合自己的風險偏好來定。基金投資時,很多投資者會遇到兩個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把預期收益當成可實現的實際收益,當實際收益沒有達到預期時,就會非常沮喪,對投資失去信心。
第二個錯誤是高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買基金的時候認為即使有一些虧損也沒什么,但等到虧損真正來臨的時候,并不像當初想象的那樣淡定。
基金投資要做好心理準備,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低風險帶來低收益,給自己設置合理的預期收益很重要。對于新手的投資者,也可以選擇定期、分批、小額的方式(比如定投)買入,同時設置好適合自己的止損點和止盈點,這樣有助于降低投資風險,減少賬戶波動。
二、不同人群適合不同類型基金
雖說每個人的資金情況、風險偏好多少會有不同,但特定群體的要求大部分情況下是一致的。我們在推薦基金的時候,可以按照人群標簽進行推薦。
1、 推薦給長輩的一些基金
一般來說,長輩的投資觀念比較保守,那么我們可推薦這些基金。
首先是純債基金。我們都知道80%以上的資金投資于債券的基金是債券基金,如果還想再降低風險,就可以考慮純債基金,它是一類專門投資債券的基金,風險比一般的債券基金更低,而它的利息比銀行存款的利息高,對于長輩來說比較適合。
其次是“固收+”基金,它是一種以固定收益的資產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產品,“固收+”基金會把大部分的資金用于投資有固定收益的資產,比如國債、銀行存款等,這些資產風險較低,收益穩定,也是長輩比較認可的理財產品。同時,“固收+”基金會把少部分用于投資權益類資產,比如股票,以博取更高一些的收益。
最后是FOF基金,簡單來說,它是一種投資基金的基金產品,有一定封閉性,流動性較低,很多個人養老基金都屬于FOF基金,它比較適合于收益和風險目標相對清晰、愿意通過較長時間持有產品獲取收益的投資者,而大部分的長輩也正持有這樣的投資觀念。
2、 推薦給年輕人的一些基金
相對于長輩來說,大部分年輕人承受風險能力要更高一些,同時他們也希望通過投資基金來賺取額外的收益,從而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那么可以推薦這些基金給他們。
首先是歷史業績較為優秀的基金,基金的歷史業績,特別是主動管理的產品,是可以比較好的反映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的,也是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過程中的一個值得參考的重要依據。
其次所推薦基金的基金經理,最好經歷過完整牛熊市。基金一年業績長虹并不稀奇,難得的是常年戰勝市場,而經歷過完整牛熊市的基金經理,對于市場有更敏銳的嗅覺,其實也得到了市場的長期檢驗。
最后,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長期持有才是投資基金賺錢的主要因素,而年輕人的心態相對要浮躁一些,一旦看到持有收益為負,他們很容易就會賣出。所以,要事先強調長期持有的重要性。
總之,按照人群特點進行基金推薦,并照顧到對方的具體投資需求,在親朋好友面前也可以彰顯出自己的投資能力。但也要切記,基金投資并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在推薦時也要明確這一點,大伙都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