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聯社 作者:夏淑媛
財聯社1月29日訊(記者 夏淑媛) 近日,銀保監會披露2022年保險業保費數據。按可比口徑,2022年保險業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4.7萬億元,同比增長4.58%。其中,人身險業務實現原保費收入3.42萬億元,同比增長3.06%,發展較為乏力;財產險業務實現原保費收入1.27萬億元,同比增長8.92%。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人身險還是財產險,健康險增速均放緩,意外險成為唯一負增長的險種。據財聯社記者統計,2022年,健康險合計實現原保費8652.84億元,同比下滑1.7%;意外險合計實現原保費8653億元,同比下滑11%。
(資料圖片)
2022年度,保險業提供保險金額13678.65萬億元,原保費賠付支出1.55萬億元,同比下降0.79%。截止2022年末,保險業資產總額達27.15萬億元,同比增長9.08%;保險資金運用余額25.05萬億元,同比增長7.85%。
人身險公司:保費低速增長2.78%,意外險同比負增長14.36%
2022年,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人身險公司在面臨諸多內外部發展考驗的情況下仍保持增長態勢,但增幅相對較小。
按可比口徑,2022年,人身險公司實現原保費收入3.21萬億元,同比增長2.78%。
從月度來看,人身險保費呈現高開低走之勢。業內人士介紹,2022年年初,受人力脫落、“開門紅”啟動較晚、保障型產品需求不高以及2021年同期重疾舊產品“炒停售”帶來高基數等因素影響,行業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承壓。
而隨著權益市場波動加大,客戶對保本儲蓄型產品需求提升,以及各險企均不同程度深化銀保渠道合作以貢獻增量,保費增速逐漸回暖。其中,受中期業績沖刺及2021年同期低基數影響,2022年6月單月人身險保費增速高達88.42%。
備注:因部分機構目前處于風險處置階段,從2021年6月起,各地區匯總數據口徑暫不包含這部分機構(下同)。
分險種來看,受增額終身壽險產品和銀保渠道拉動,2022年,人身險公司壽險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2.45萬億元,同比增增4.02%;健康險實現原保費收入7073億元,同比微增0.06%;在區域性疫情反復影響之下,意外險保費累計499億元,同比增長-14.36%。
在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看來,2022年人身險已跌入底部區間,隨著代理人渠道改革壓力逐漸緩釋,銀保等多元渠道業務驅動,以及各險企適時把握保險儲蓄類產品需求,2023年負債端有望實現筑底回升。
財險公司:健康險增速大幅放緩至14.66%,家財險同比增長67.22%爆紅
2022年,財險公司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49萬億元,同比增長8.7%。從險種來看,市場增量主要來源于車險、農險、健康險和責任險。
其中,受益于2021年同期車險綜改壓力下基數較低,以及免稅效應刺激新車銷售回暖等,2022年車險業務貢獻55.23%的保費收入,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8210億元,同比增長5.63%。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行業第一大險種,車險重新走向規模與汽車保有量正匹配的自然增長邏輯,其增速回調帶動財產險行業增速回升。
但從行業長期發展看,汽車保有量增速放緩,車險進入存量博弈的基調未發生變化。對中小財險公司而言,伴隨新能源車滲透率快速提升,除傳統車險大公司戰略發展新能源汽車外,也給了中小財企差異化的發展空間,新能源車的布局或是未來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非車險業務中,健康險、農險和責任險保費均超過千億,分別為1580億元、1219億元、1148億元,三項業務同比增速分別為14.66%、24.95%、12.67%。
具體來看,健康險市場份額10.63%,為財險公司第二大險種,但其業務增速大幅放緩,尤其2022年11-12月連續兩月出現負增長。
業內專家鐘鵬表示,健康險增速放緩既有外部市場需求不足的原因,也有內部創新勢能降低等因素影響。
一方面,惠民保類產品大爆發對中高端醫療險形成一定的擠出效應;另一方面,2022年8月,監管下發《關于部分財險公司短期健康保險業務中存在問題及相關風險的通報》,全面叫停“藥轉保”,均導致健康險增速放緩。
在業內人士看來,個人健康險業務將成為保險公司,特別是中小財險公司爭奪的重點。一方面政企類業務集中在頭部險企,市場格局基本確定,中小險企既沒有機會、也沒有承接大規模政企業務的能力;另一方面,個人健康險業務發展時間短,個人中高端健康險市場有較大發展空間。
2022年,農險市場份額占比8.2%,成為財險公司第三大險種。據悉,農險近年來在政策支持下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廣闊的前景也吸引越來越多的經營主體入局。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經營農險的財企由最初的個位數增加到如今的近40家。其中,包含5家專業農業保險公司,以及30多家經營農險業務的綜合性保險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非車險業務中,家財險2022年實現保費收入164億元,同比增長67.22%,成為增速最快的險種;而受疫情和意外險監管新規影響,意外險則成為全年唯一負增長的險種,僅實現保費收入574億元,同比增長-8.49%。
31個地區保費正增長,廣東以4367億元位居全國榜首
從地區來看,2022年,31個地區保費實現正增長。其中,廣東以4367億元保費收入位列全國第一,江蘇4318億元緊隨其后,山東2908億元位居全國第三。
業內人士表示,廣東的保費指標與經濟水平息息相關,不光在保費總量上,其在保險密度和深度上,廣東在全國也比較領先。
從區域同比增速來看,廈門增速第一,為11.43%;其次為寧波10.93%;浙江為9.19%,而黑龍江、吉林、新疆、青海、西藏5省市則出現保費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