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變天太快了,玩家還在為‘牛市’而歡呼,起訴消息一傳出,風向又變了。”3月28日,幣圈用戶郭天(化名)向北京商報記者吐槽道。3月以來,受到海外經濟體貨幣政策變動、銀行崩盤等因素影響,加密貨幣交易市場暗流涌動,相關加密貨幣的交易價格也坐上了“過山車”。
幣安及趙長鵬被起訴
加密貨幣市場并不平靜。3月27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官網披露起訴幣安及趙長鵬的信息,指控趙長鵬和運營幣安平臺的三個實體多次違反《美國商品交易法》(CEA),在美國提供未注冊的加密貨幣衍生產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根據指控書,幣安故意通過不透明的共同企業運營幣安中心化數字資產交易平臺以及許多其他公司工具,趙長鵬作為幣安的所有者和首席執行官,選擇了在從事規定套利的計算策略中忽略CEA的適用規定,以謀取商業利益。幣安前首席合規官Samuel Lim協助和教唆幣安違反法規。
據CFTC指控,從2019年7月至今,幣安向美國人提供和執行商品衍生品交易,提供包括比特幣(BTC)、以太幣(ETH)、萊特幣(LTC)、tether(USDT)和幣安USD(BUSD)在內的加密貨幣交易。同時,盡管幣安作為期貨傭金商(FCM)有防止、偵查恐怖主義融資和洗錢活動的義務,但大部分時間里,幣安并未要求其客戶在平臺交易前提供任何身份驗證信息。
CFTC認為,幣安的合規計劃一直無效,在趙長鵬的指導下,幣安指示其員工和客戶規避合規控制,以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盡管幣安承諾限制美國客戶在其平臺上進行交易,但該公司卻依賴美國本地人員和供應商,仍向其客戶(尤其是其具有商業價值的美國VIP客戶)提供了逃避幣安合規控制的方法。例如,使用技術以掩飾地點、在禁止控制時繼續允許交易等。
根據CFTC官網公布的訴訟文件,幣安招攬并依賴位于美國的客戶為其各種市場產生收入并提供流動性,但幣安從未以任何方式向CFTC注冊。CFTC將尋求在幣安案件中對其實施永久性的交易和注冊禁令,禁止涉及商品利益和加密貨幣商品的交易、控制、建議、分享等行為。
起訴消息發出后,趙長鵬在其個人社交平臺發布“4”字樣的推文,被市場解讀為引用其年初發布的2023專注目標及建議的第四條款回應起訴消息,即Ignore FUD、fake news、attacks,etc.,即忽略FUD消息、假新聞、惡意攻擊等。
隨后,3月28日,趙長鵬通過幣安官網對訴訟做出正式回應,表示該民事訴訟狀事實并不完全,也不同意其訴訟中大部分問題的定性,并將在適當時間做出充分的回應。回應中涉及合規技術和美國用戶屏蔽、與執法部門的合作以及透明度、注冊和許可證、交易等多方面。
趙長鵬表示,沒有其他公司擁有比幣安更全面或更有效的系統,截至目前,幣安已經處理了超過5.5萬個執法請求,在2023年已經凍結/沒收1.6億美元。幣安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進行交易以謀利或“操縱”市場。
資深區塊鏈研究員蔣輝指出,監管機構始終擔心加密貨幣市場的擴張性增長會對現有金融體系造成影響。美國監管機構近期更是頻繁以加密貨幣市場為目標,有針對性地采取一系列削弱虛擬貨幣市場的監管措施。這種趨嚴的監管態度轉變在FTX事件后就已經初露端倪,如今更加明顯。
仍可能對幣價造成沖擊
幣安和趙長鵬被起訴的消息,也進一步傳導至了加密貨幣交易市場,比特幣、以太坊以及幣安幣等加密貨幣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根據全球幣價網站CoinGecko數據,CFTC發布對幣安和趙長鵬的起訴信息后,比特幣由28000美元附近下跌1500美元至26500美元附近,短線下挫超5%;以太坊一度跌至1700美元下方,跌幅接近5%。而幣安旗下平臺幣——幣安幣跌幅接近7%,最低逼近300美元關口。
3月10日,美國硅谷銀行因資不抵債遭金融監管部門關閉,市場恐慌情緒下,比特幣跌幅一度接近10%。而隨著銀行風險事件持續發酵,3月12日開始,比特幣強勢反彈,從20000美元附近上漲至28000美元上方。
3月22日,郭天向好友發出了入場邀請,“牛市來了,全倉,沖啊”。但就在3月23日,美國證監會披露了對孫宇晨及其三家全資公司提起訴訟的消息,比特幣迅猛漲勢戛然而止,短線下挫近2000美元。
“幣圈變天實在太快了,10天內漲幅接近45%,玩家都在歡呼‘牛市’來了。孫宇晨、趙長鵬被起訴的消息一傳出,風向又變了,開始處于觀望狀態了。”郭天評價稱。對于孫宇晨、趙長鵬被起訴一事,郭天更是直言,這對于幣圈而言肯定不是好消息,更像是可以被看到但尚未爆炸的“利空炸彈”。
郭天表示,被起訴一事雖然并非是美國對加密貨幣的全盤否定,也不同于此前部分海外加密貨幣交易所在流動性危機下破產倒閉,但孫宇晨、趙長鵬在幣圈知名度頗高,起訴的結果以及事件后續走勢仍可能對加密貨幣市場造成沖擊。同時,美國監管機構這一動作也釋放了針對加密貨幣合規建設的更深層次信號,幣價走勢不確定性增加。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看來,孫宇晨、趙長鵬在美國接連被起訴,是美國近期因銀行業爆雷充分暴露幣圈金融風險的前提下,美國金融監管部門進一步扎緊口袋、強化監管的一系列舉措之一。
監管不再放任加密資產
在CFTC官網公布的訴訟文件中,CFTC對趙長鵬也做了簡單介紹。其中提到:趙長鵬是幣安的首席執行官,于2017年在中國上海推出幣安平臺,并最終控制了幣安所有的商業活動。趙長鵬為加拿大公民,根據最近的媒體報道,目前其居住在迪拜。趙長鵬從未以任何身份在CFTC進行注冊。
而趙長鵬遠走海外,同樣是受到了境內監管因素的影響。2017年9月,幣安成立后不久,央行等七部門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要求中國境內融資代幣和虛擬貨幣交易做出全面清理整頓工作。此后,中國央行多次提示加密貨幣風險,并在2021年9月再度定調炒作加密貨幣為非法金融活動。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出海的幣安以及趙長鵬曾接連被日本、英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金融監管部門警告甚至是起訴,此前已經多次被美國監管機構實施調查。2022年末,便有消息稱美國司法部已刑事調查幣安四年之久,重點針對幣安是否違反美國反洗錢法和制裁規定。
而展業地區監管部門對加密貨幣的態度,極大程度決定著相關企業在當地的生存空間。美國近期密集向加密貨幣機構、從業者發起警告、訴訟的舉措,也讓不少分析人士坦言,幣圈新一輪監管風暴將至。
陳佳表示,為了解決加密資產監管過于寬松這一難題,2022年下半年以來,美國財政部、美國司法部以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等相關部門開始加強宏觀合作,嚴打美國加密資產行業違規交易,可以看到美國金融監管在痛定思痛后開始借鑒中國在宏觀審慎金融監管框架和工具方面的積極經驗,尤其是對加密資產、跨境套利行為不再采取放任態度。
蔣輝則表示,在美國相關機構持續加強監管之后,短期來看將會加劇加密貨幣市場的不確定性,其價格波動將可能更加劇烈,部分不合規機構將被迫退出或轉移市場;長期來看,加密貨幣市場將更為規范,減少非法交易和洗錢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