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中國網財經6月8日訊 以“全球金融開放與合作:引導經濟復蘇的新動力”為主題的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2023)今日在上海盛大開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出席并作主題演講。
易綱指出,實現“3060”的難點在于解決碳排放負的外部性問題,降低綠色溢價。實現“30”目標內容有很多,內涵非常豐富,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減少碳排放,這其中有兩個難點。一是逐步降低碳排放負的外部性。排碳增加了溫室氣體效益,但是排碳企業和用戶沒有付出相應成本,大部分成本是由社會承擔的。因此,具有重大的負的外部性。只有排碳有了合理定價,比如需要繳納碳稅或者購買排碳指標,逐步實現“誰排碳誰承擔成本”,就可以使各個經濟主體將排碳的外部成本內部化,才能有效激勵企業和家庭改變行為方式。二是逐步降低綠色溢價。我國目前的能源結構仍然以化石能源為主,實現“3060”目標關鍵在于抓住綠色能源這個“牛鼻子”。當前,綠色能源、綠色低碳技術發展非常迅速,成本下降得很快,但是總的來看,綠色能源成本還是比傳統化石能源成本要高,因為傳統化石能源沒有承擔全部碳排放的成本,高出來的部分就是綠色溢價。降低綠色溢價一個渠道是要提高碳排放的成本,增加使用化石能源支出的成本,另外一個就是要通過市場化的激勵機制,降低綠色能源的成本。我國和各國經驗都表明,綠色金融的發展能夠有效助力解決上述兩個難題,為信息披露和綠色能源的發展提供可靠的激勵機制。
易綱表示,綠色金融將在平穩實現“3060”目標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人民銀行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取得了積極成效。中央做出“3060”部署以后,人民銀行堅決把綠色金融工作擺在突出位置,重點抓了三方面工作。
具體而言,一是加強環境信息的披露。信息披露就是讓社會知道誰排了碳、排了多少碳,社會各方面都能夠測算并且驗證排碳和減碳的行為。只有發揮了社會的監督作用,確保排碳數據的真實準確,才能防范洗綠、資金套利、項目造假等風險,其他一系列政策才有基礎。近年來我們逐步豐富了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鼓勵金融機構逐步披露相關環境信息,同時要求發行綠色債券的企業披露相關環境信息。
二是完善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實現“3060”目標,需要胡蘿卜加大棒。顯著提高排碳成本,可以理解為大棒,適度提高則是中棒或者小棒,而人民銀行設立的支持工具是激勵機制中的胡蘿卜。2021年人民銀行設立了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兩項貨幣政策工具,支持碳減排重點領域發展。對金融機構向重點領域發放的碳減排貸款,人民銀行按照貸款本金60%提供再貸款資金支持,利率為1.75%,精準直達綠色低碳項目。人民銀行提供給金融機構的再貸款到期要收回,金融機構向企業發放碳減排貸款是自擔風險的,這樣的“胡蘿卜”激勵機制是適中的、市場化的。同時,接受人民銀行支持的金融機構承諾對外披露碳減排貸款的余額、利率以及碳減排效應等信息,并且接受第三方獨立機構的核查和社會監督。截至2023年4月底,碳減排支持工具的余額近4000億元,支持了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大約6700億元,帶動碳減排量超過1.5億噸,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
三是開展氣候變化的壓力測試。人民銀行高度重視氣候風險的壓力測試工作,在2021年搭建了氣候壓力測試的基本框架,組織19家國內系統性重要性銀行開展了針對電力、鋼鐵、建材、有色金屬、航空、化工、石化、造紙等8個重點排碳行業的碳成本敏感性壓力測試。此外,結合區域經濟結構和轉型政策,組織部分地區銀行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通過開展相關工作,金融機構管理氣候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提高,處理好減排和發展的關系、局部和全局的關系,支持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節奏和力度更加合理。
易綱進一步指出,上述工作中,我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3060”目標,需要在綠色轉型、綠色技術領域進行大量投資,據有關方面測算,所需要的資金達到百萬億元人民幣的量級。如此大的資金需求,政府資金只能覆蓋一小部分,主要是靠調動社會資金參與,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運用金融工具的價格發現、風險管理的功能,實現在約束條件下的最優增長路徑。金融部門通過制定綠色金融標準,推動環境信息披露,適當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同時提供低成本的資金支持,可以降低社會資金參與綠色轉型的成本,促進綠色金融市場的發展。目前我國市場已經形成了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為主,多種綠色金融工具蓬勃發展的多層次綠色金融市場體系。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超過25萬億人民幣,綠色債券余額超過1.5萬億人民幣,均居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