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3年前6月,上交所、深交所及北交所共計新增173家上市企業,合計募集資金2087.40億元。其中科創板有41家企業上市,合計募資867.79億元。
41家科創板企業中,共有31家企業選擇了科創板上市標準一,4家企業選擇標準二,1家企業選擇標準三,4家企業選擇標準四,1家企業選擇標準五。
芯動聯科、時創能源、萊斯信息、安凱微、華豐科技、國科軍工、西高院、雙元科技、西山科技、天瑪智控、航天環宇、新相微、美芯晟、安杰思、航天南湖、友車科技、晶升股份、中船特氣、頎中科技、索辰科技、高華科技、華曙高科、南芯科技、華海誠科、日聯科技、茂萊光學、納睿雷達、龍迅股份、中潤光學、英方軟件、九州一軌31家企業選擇了第一套上市標準。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第2.1.2條,上市標準為“(一)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中科飛測、慧智微、云天勵飛、裕太微4家企業選擇的上市標準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第二章2.1.2中規定的第(二)項,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航天軟件1家企業選擇上市標準(三),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阿特斯、中芯集成、晶合集成、百利天恒4家企業選擇了上市標準(四),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3億元。
智翔金泰1家企業選擇上市標準(五),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