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 >

讓居民敢消費 讓民企敢發展

時間:2023-08-02 09:50:35       來源:北京商報

作為“民營經濟31條”配套舉措,8月1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8條措施正式推出。這份具體的任務清單,明確了“誰來干”,以及遇到問題時“該找誰”,也就意味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走深走實有了具體路徑和責任主體。

“28條”之外,促消費同樣拋出20條“大招”,涉及汽車、住房、餐飲、旅游等多個領域,堅定擴大國內需求,多措并舉恢復和擴大消費的信號不言而喻。

幾份重磅文件接踵而至,串聯起了經濟復蘇的一體兩面,促消費與促民營經濟一個都不能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促消費的根源在收入,居民收入靠就業,最廣泛的就業一定要有民營經濟做支撐。促消費和促進民營經濟就像是硬幣的一體兩面,一方脫離另一方無法獨立運轉。

當前我國經濟仍處于波浪式恢復過程中,內生動力尚未有效建立,國內需求不足是最主要的挑戰之一。而消費既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著力點,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頭號引擎。

但促消費又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掏空錢包、透支需求,它更像是一項系統工程,覆蓋了促進收入增長到促進終端消費的全過程。

促進民營經濟恰恰就是在源頭上發力,讓人們收入有保障有提高,進而有錢花、愿意花、敢于花。

正如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所說,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推動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通過消費能力提升,提高居民消費意愿。

人們常用“56789”來概括民營經濟的重要性,即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

一頭關系著國計民生,一頭又連接千家萬戶,民營經濟有活力,就能吸納更多就業,居民收入穩定,消費意愿自然水漲船高。

當社會消費繁榮拉動經濟增長,大環境又會“反哺”企業,在經營穩步向好的背景下進一步促進企業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居民消費需求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升級,“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實現更加豐富美好的消費品供給,進而衍生出更多的創新動力,形成一種彼此促進、彼此支撐的良性循環。

對于經濟增長而言,短期靠提振消費,長期靠技術創新,但是貫穿始終的一個重要抓手便是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在這個信心比黃金重要的時刻,提振民營經濟需要破除發展的壁壘,需要法制護航,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由此民企發展的信心才有保障。

提振民營企業的信心,維護民營企業的發展,就業、收入的預期才會同步提升,消費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也有了更強的基礎支撐。促民營經濟發展,才是促消費的解決之道,反過來激發市場活力也是促消費的發展之道。

今年5月,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曾表示,從中長期來看,我國消費規模擴大態勢在持續顯現,消費升級的驅動力還在增強,這些都會對消費的帶動持續加大。

在解讀“民營經濟28條”時,國家發展改革委體制改革綜合司司長王善成說,系列舉措“力求務實管用、近期見效”。政策動起來,經濟齒輪才能加快動起來。

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消費是收入的函數,促進消費就必須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讓民營經濟高枕無憂,做大做強。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