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界 >

【新要聞】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楊安仁:青春獻給農村 夢想寫在大地

時間:2023-05-04 10:52:15       來源:
  • 來源:當代先鋒網
  • 從獨山縣城外,沿著由廢棄的老黔桂鐵路改造的鄉村公路行駛1個小時,便來到楊安仁的油桐基地。

    “我這輩子肯定是離不開土地,離不開油桐了。”望著滿山遍野的油桐花,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楊安仁想得最多的是,什么時候可以讓油桐的種植版圖更大一些,他時不時會指著遠處的荒山盤算著。


    (相關資料圖)

    楊安仁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他的爺爺和父親靠著收油桐果生意,養活了三代人,在當地過著相對富足的生活。

    種植基地里,盛開著漫山遍野的油桐花。

    2010年,楊安仁開始種植油桐,3年時間,建起兩個油桐示范林,面積超萬畝。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楊安仁愈發認識到自己知識的匱乏,于是重拾丟了三年之久的高中課本,考入了魯東大學農學院。

    在他上大二那年,家中陸續掛果的油桐樹遭遇枯萎病,40多萬株油桐樹陸續死亡絕收,幾年的心血功虧一簣。走投無路的楊安仁給全國油桐知名專家、中國林科院教授汪陽東發了一封求助郵件,并得到了對方的支持。雙方從僅存的13棵油桐樹著手,用5年時間突破油桐枯萎病世界級難題,并培育出抗病油桐品種。

    走進楊安仁的油桐品種優化基地,樹上掛有很多牌子,這些都是他用不同油桐品種做科研試驗的見證。今年30歲的楊安仁,也已成為一名林業高級工程師。

    本科畢業后,楊安仁選擇繼續走科研之路,目前是中國林科院的碩博連讀生。這幾年,他和團隊研究出的油桐新品種,陸續在四川、重慶等地推廣種植,許多農業公司也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并給出頗有吸引力的薪酬,但楊安仁都一一婉拒了。

    “我們家鄉有那么好的土壤資源和產業基礎,為什么不回去開辟一片天地呢?”2021年,楊安仁毅然回鄉,再次創業。他坦言,返鄉創業不是退守,而是另一種前行,并且是一群人的前行。

    幸運的是,家鄉也以全新的面貌接納了他的歸來。在獨山,只要有人聽說楊安仁要租地種油桐,都愿意幫忙;縣領導也非常看好油桐產業,并從項目、資金、設施等方面給予支持。

    “我們今年選育出金盾油桐這個品種,畝產量從470多公斤提高到了2700多公斤。科技才能推動產業更好發展。”楊安仁的話語中難掩興奮之情,但真正讓他滿足的是產業帶動更多農戶發展。目前,他帶動了300余戶農戶加入到油桐產業發展中。

    在長期繁育的過程中,由于繁育制度不健全、管理技術跟不上等原因,油桐發生了優良品種和類型的退化。在楊安仁的家鄉也面臨這個困境,很多油桐樹已經老化,產量極低,但祖輩們并不愿意親手將培育了十幾年的樹就這么砍掉。

    砍掉老樹會耽擱3年,不砍就永遠耽擱下去。楊安仁選擇了前者,并且為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標。“用1000畝基地打造一個國家油桐種質資源庫,把中國油桐推向世界舞臺。”

    對于油桐產業發展前景,楊安仁充滿信心。

    今年4月14日,楊安仁創新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方向很明確——建立全球油桐良種最優、研發實力最強、產業化程度最高的油桐產業集群,探索“油桐產業促進鄉村振興新模式”新路徑。

    同時,楊安仁還與來自中國林科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北京林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魯東大學的專家團隊,圍繞油桐產業的發展建立了合作關系。“我們要擴大基地建設與加工配套,推進完成15萬畝油桐抗病高產林培育基地、年產10萬噸桐油生產項目以及建設油桐、桐油、桐餅精深加工項目。”

    青春的回響,彼此呼和,如同一道光,喚醒另一道光、許多道光。越來越多年輕人看到了山這邊的風景,打破了對農民的固有認知,選擇和楊安仁并肩奮斗。

    楊安仁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大山里、在油桐樹下謀劃著油桐產業發展。

    如今,楊安仁正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大山里、在油桐樹下謀劃著油桐產業發展。從工業原料拓展到醫用原料,從培育新品到建設種質資源庫……一個個奇思妙想就這樣碰撞著、生成著。

    可喜的是,在貴州鄉村振興一線,像楊安仁一樣的新青年越來越多,他們不懼風雨,開創嶄新的事業,詮釋著新一代青年的傳承路。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許邵庭 劉藍嬰 潘德玉

    編輯 李貝多

    二審 趙昆 張婷

    三審 劉丹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