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記者 王磊彬
【資料圖】
資本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助推器。5月12日,南陽市啟動“強化資本極·建強副中心”企業上市培育活動,強化資本力量,搭建企業之間深度助力橋梁,積極營造資本賦能企業發展的良好生態。在幫扶激勵政策方面,南陽市也多措并舉,推動后備企業穩步發展、快速上市,加速建設現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
“強化資本極·建強副中心”
企業上市培育活動啟動
5月12日,“強化資本極·建強副中心”企業上市培育活動在南陽市舉行,本次活動由河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河南證監局、北京證券交易所、河南上市公司協會、南陽市金融工作局共同主辦。
河南證監局副局長李保成、南陽市副市長楊曙光、河南證監局監管二處副處長李運鋒、河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資本市場處副處長趙小東、河南上市公司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康紅仲、北交所市場發展部高級經理王春升,以及許繼電氣、牧原股份、中航光電、羚銳制藥、仲景食品等上市公司代表,南陽市擬上市公司代表、南陽市各縣區相關負責人等出席活動。活動由南陽市政府副秘書長葛斌主持。
楊曙光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南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發展。2022年,實現資本市場直接融資483.8億元,其中股票市場實現融資78.22億元,債券市場實現融資284.89億元,基金、產權等其他市場實現融資120.69億元。
在上市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方面,2022年,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一枝獨秀,發行了限制性股票18.22億元,實現了第四次的定向增發60億元,今年1月份申請GDR(全球存托憑證)并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獲得中國證監會受理,直接融資取得重大突破。
在河南上市公司、擬上市公司“手拉手結對子助力”簽約儀式環節,共分四組進行簽約,第一組為羚銳制藥與利欣藥業、牧原股份與馳誠駕培,第二組為羚銳制藥與西施蘭藥業、牧原股份與金牛新材料,第三組為許繼電氣與煜眾精密機械、中航光電與神州靈山新材料,第四組為明泰鋁業與格瑞光電、仲景食品與想念食品。
簽約儀式之后,北京嘉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黃國寶、北交所市場發展部高級經理王春升、河南證監局監管二處副處長李運鋒分別就投資者權益保護、北交所上市政策、企業抓住用好全面注冊制改革機遇等方面進行講解。
據了解,目前南陽市上市企業1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1家,中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企業878家(總數居全省第二位),省、市重點后備企業分別為44家、136家。全市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2931.67億元,資產化率64.36%,資本市場對南陽市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顯現。
“當前,南陽正處于前所未有的重大歷史機遇期、轉型跨越的加速期和投資興業的黃金期,在投融資、企業上市、資本服務等領域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楊曙光表示,南陽市將加大企業上市培育力度,建立推動企業上市長效機制,協調解決企業上市過程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面提升上市后備企業質效。真誠希望各專業機構與南陽市共同攜手,推動資本市場發展再上新臺階。
南陽出臺上市后備企業培育方案
三年內擬助推30家企業上市或新三板掛牌
上市企業是城市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對拉動地方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日前,南陽市也因地制宜的推出幫扶支持政策,推動后備企業穩步發展、快速上市。
5月10日,南陽市發布《南陽市加速推進上市后備企業梯次培育工作方案》,計劃自2023年起,每年新培育規范30家上市后備企業。三年內,培育規范上市后備企業90家以上,助推30家以上優質企業實現上市或新三板掛牌,構建“報會一批、輔導一批、股改一批、簽約一批”的企業梯次培育格局,推動后備企業穩步發展、快速上市。
《方案》從廣泛招才引智,提供高標準、全方位資本市場服務;實施動態管理,精準篩選確定重點培育后備企業;科學分類施策,深入開展后備企業整改規范;加大培育力度,全面提升上市后備企業質效四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一)廣泛招才引智,提供高標準、全方位資本市場服務
1.公開招標確定優質專業服務機構。市上市辦按照“公平公正、專業高效、信譽優先”的原則,依法依規公開招標確定資質優良、業績突出、專業水平過硬的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各類專業服務機構,明確業務開展范圍、工作目標任務、服務標準和評價考核辦法等。
2.開展一對一專業服務。各專業服務機構要逐縣(市、區)建立工作專班,點對點開展精準服務;通過深入企業培訓和盡職調查,提出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年度上市計劃和企業整改報告,提交市上市辦備案,接受監督。各專業服務機構每月入戶走訪和培訓,形成走訪記錄、培訓簡報等工作底稿;以季度或單次重大專項服務為周期出具服務報告,并根據企業需求提供不定期服務。
3.加強執業質量評價考核。市上市辦要根據專業服務機構服務情況和推進成效開展年度量化考評。對服務優良的機構予以通報表揚,簽訂續聘合同;對服務較差的機構,采用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整改等形式,督促其履職盡責,整改到位的簽訂續聘合同;對履職嚴重不合格或喪失履職能力的專業服務機構,解除聘用合同。
4.推動資本市場中介機構集聚發展。市金融工作局要會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加快推動“創投產投+投行”空間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優化扶持政策,積極引進一批資本市場“白名單”中介機構,引導其為我市上市后備企業提供“一站式”上市服務。
(二)實施動態管理,精準篩選確定重點培育后備企業
1.全面摸排。各行業主管部門和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按照“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分層施策”原則,聚焦智能裝備制造、信息技術、半導體、生物醫藥等“兩高六新”、專精特新“小巨人”、省級“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獨角獸”、“瞪羚”等企業,全面深入挖掘上市后備資源。
2.精準篩選。市上市辦要組織專業服務機構對申報企業在財務、會計、稅務、法律等方面開展盡職調查,形成盡職調查報告,篩選主營業務突出、盈利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企業進入重點培育企業庫,特殊類型企業可以根據需求確定。每年4月、10月動態調整一次,適時剔除因政策方向調整、盈利能力下降、出現失信行為等原因不符合上市要求的企業。
3.科學分層。市上市辦要依據專業服務機構出具的意見,結合企業意愿,將后備企業劃分為儲備培育層、一般規范性股改層、上市股改層,形成梯次培育格局。其中,儲備培育層面向股改意識不足、規范治理觀念有待提升的優質企業;一般規范性股改層面向上市意愿不強烈,但有意愿進行規范化治理的企業;上市股改層面向有上市(新三板掛牌)意愿且自愿規范改制的企業。
4.強化約束。經企業自愿申報、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審核推薦、市上市辦審核把關后,確定重點培育企業庫,簽訂三方服務協議,約定服務內容、權利義務,培育費用由市上市辦統一支付。培育期結束,企業可以自主選擇與其他專業服務機構簽訂上市保薦協議。
(三)科學分類施策,深入開展后備企業整改規范
各專業服務機構依據盡職調查情況和企業分層情況,逐個企業提出規范性整改建議,報市上市辦審核。市上市辦結合服務機構專業優勢及企業意見,共同制定差異化企業培育時間表和路線圖。對于儲備培育層企業,著重通過示范企業案例宣講、實地調研等方式,引導企業提高股改積極性;對于一般規范性股改層企業,重點圍繞設置規范化股權架構、建立現代企業治理機制、健全財務體系,幫助企業制定股改行動路線,引導企業提高上市積極性;對于上市股改層企業,著重進行企業規范化治理、股份制改造、發行申報與審核等方面的知識宣講、問題答疑。
(四)加大培育力度,全面提升上市后備企業質效
1.組織開展培訓。以“轉變觀念、提高認識、激發動力”為目標,開展培訓。培訓內容依據分層原則,結合不同企業實際,有所側重。加大企業高管培訓力度,常態化深入企業對實際控制人及核心經營管理團隊進行專業培訓,幫助企業管理層了解規范化經營、股份制改造、上市等方面的標準要求、程序步驟,提升企業高管管理能力、業務水平和資本運作能力。實施人才招引培訓,建立熟悉上市工作、擅長資本運作、精通金融業務的人才庫,為企業上市提供人才支持,引導企業重視吸納或者培養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等專業人才。
2.開展入戶走訪。各專業服務機構發揮自身優勢,定期入戶走訪,幫助企業“把脈問診”,加大對企業規范化經營、行業信用建設、品牌形象建設等方面的業務指導;梳理企業問題和需求,科學評價企業整改情況,提出進一步建議,并將相關情況向市上市辦反饋。
3.幫助企業掃清上市障礙。根據各專業服務機構反饋情況,“圍墻內的事”由專業機構指導企業協調解決,“圍墻外的事”由市、縣(區)政府(管委會)協調相關部門按照《南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陽市企業上市掛牌“綠色通道”實施辦法的通知》(宛政辦〔2021〕1號)依法依規予以解決。
4.強化與交易所對接。建立上市后備企業走進證券交易所常態化交流機制,為企業量身定制上市“導航圖”。組織符合國家戰略、突破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較高的優質企業走進上海證券交易所;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強的“三創四新”企業走進深圳證券交易所;“專精特新”和創新型中小企業走進北京證券交易所,實地感受上市氛圍,提升上市認識,精準把握政策形勢,合理規劃上市路徑,激發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掛牌的積極性。
值得注意而是,《方案》還提到強化經費保障。市政府設立企業上市培育專項資金,由市財政每年安排300萬元專項資金(每年按照每培育1家后備企業安排10萬元的標準計算),列入市金融工作局年度部門預算;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每年按照每培育1家企業安排30萬元的標準計算),統一繳入市企業上市培育專項資金賬戶(市財政專戶);以上專項資金列入市金融工作局年度政府采購預算,專項用于支付專業服務機構培育企業的服務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