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9月14日電(丁正威)9月13日至15日,第十八屆榆林國際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產業博覽會在陜西省榆林市舉行,同期舉辦系列產業交流活動。在14日舉行的礦山生態修復交流活動中,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全國礦山生態修復多元共治典型案例(2024)》,其中,國能神東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申報的神東哈拉溝“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工程入選。
神東煤炭集團是國家能源集團主要煤炭生產企業,于1984年開發建設,井田面積1027平方公里,主營陜蒙晉13礦14井的煤炭生產及洗選加工,核定產能1.74億噸。
神東礦區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與毛烏素沙漠過渡地帶,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流動沙地占70%以上,是國家水土流失重點監督區和治理區。如何破解生態脆弱區生態保護和大規模資源開發的矛盾,是擺在其眼前的巨大挑戰。為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神東煤炭集團建立“三期三圈”生態防治模式,并打造了哈拉溝生態示范基地。
該基地以哈拉溝煤礦72平方公里井田及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為基礎,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沙棘經濟林建設與產業化發展、礦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綜合治理示范為主要內容,目前已建成沙棘經濟林20平方公里,綜合示范區7平方公里。
神東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栗建平介紹,哈拉溝生態基地創新了“三水協同”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技術體系、“三維協同”土壤保護和治理技術體系、“三林協同”植被恢復與建設技術體系,建立了“三基協同”生態環境監測指標體系,通過“空、天、地”3類基本監測方式對“水、土、植被”3項基本要素進行監測。
實施生態防治之后,礦區取得了可觀的生態效益,植被覆蓋率由3%提高到64%以上,植物群落由以油蒿為主的草本群落演替為以沙棘為主的灌草群落;植物種類由16種增加到100多種,微生物和動物種群大幅增加,改善了降雨量少且不均勻的狀況,逆轉了脆弱生態環境退化方向,將沙漠變成“綠洲”。
據了解,神東礦區生態防治成果在煤炭領域、黃河流域和我國西部區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可協同解決我國西部生態安全和能源安全重大戰略需求,具有較強的示范性和可推廣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