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 >

永誠財險股權被多次轉讓 脫離電力資源領域股東該如何發展?

時間:2023-01-11 17:25:0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來源:中國科技投資 作者:張婷 龍敏


(資料圖片)

作為典型的“電力系”保險公司,多位電力領域股東擬轉讓股權,依托于股東資源實現扭虧為盈的永誠財險該如何應對?

《中國科技投資》張婷 龍敏

近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的信息顯示,中國華電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電資本”)擬轉讓永誠財險(834223.NQ)1.66億股股份,占永誠財險總股本的7.6%,轉讓底價為2.56億元。

自2021年底以來,永誠財險的股權已被多次轉讓,而轉讓股權的股東均與發電行業相關。近年來,背靠股東在電力資源領域的優勢,永誠財險聚焦發展電力能源保險主業,業務結構逐步調整,盈利能力逐漸提升。但與電力企業的關聯交易保費收入占當年總保費收入的比重亦逐漸上升,隨著電力企業意欲退出股東名單,永誠財險業績或將受到波動。

股權被多次轉讓

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信息顯示,永誠財險股權轉讓的披露日期從2022年12月22日至2023年1月19日,意向受讓方須在受讓資格確認后3個工作日內支付5000萬元的交易保證金。

對于受讓方資格條件,轉讓信息顯示,意向受讓方應為依法設立且有效存續的企業法人,應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支付能力、商業信用等。此外,意向受讓方須在信息披露公告期內,向北京產權交易所遞交《受讓申請書》及相關文件,并通過受托交易服務或自行與項目負責人確認已完成北交互聯綜合交易服務管理平臺的意向受讓方登記。

目前,永誠財險其他原股東未放棄優先購買權。若信息披露期滿,征集到兩個及以上符合條件的意向受讓方,將選擇兩種競價方式。一種為網絡競價,另一種則是在原股東未放棄優先購買權的情況下,如僅征集到1個符合條件的非原股東意向受讓方,則不再組織上述競價活動,由該意向受讓方單獨進行報價,并以此價格征詢原股東是否行使優先購買權。

本次股權的出讓方為華電資本,擬轉讓永誠財險1.66億股股份,占永誠財險總股本的7.6%,轉讓底價為2.56億元。華電資本成立于2007年,隸屬于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管理集團參控股金融股權,2011年入股永誠財險,至今已持股11年時間。目前,華電資本是永誠保險并列第五大股東,共計持有永誠財險7.6%股權,即為上述轉讓的全部股權。若股權轉讓完成,華電資本將退出永誠財險股東名單。

這并非永誠財險首次被股東轉讓股權。僅一個月前,永誠財險發布公告稱,因管理需要,股東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華能源”)擬將其持有的永誠財險3.99%股權,共計8685.6萬股股份,無償劃轉至國家能源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能源資本”),股份轉讓方式為通過股轉系統以特定事項協議轉讓。

國華能源和國家能源資本均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本次股東變更后,國華能源將退出永誠財險股東行列,國家能源資本對永誠財險持股比例將從6.57%增至10.56%,成為永誠財險第三大股東。不過,上述變更股東事項仍待監管部門批準后生效。

此外,2021年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交易平臺上,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唐集團”)旗下的大唐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唐資本”)曾掛牌出售其持有的永誠財險1.66億股股份,占永誠財險總股本的7.6%,轉讓價格為2.8億元。但目前來看,上述轉讓亦未成功。永誠財險2022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大唐資本仍為公司第五大股東。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表示,“如果公司股份被多次轉讓效果不佳的話,對其經營會產生不利影響。目前,保險公司股權在資本市場上遇冷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包括保險監管機構對于保險業的監管趨嚴,保險業的利潤可能會出現下降;同時由于金融業知識的廣泛普及,客戶對于保險的購買也會更加趨向于理性;受整體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保險業也承受了一定壓力。”

“保險公司股權頻繁轉讓,一方面是因為經濟增速放緩,沖擊實體經濟經營基礎,也增加保險企業的經營風險;另一方面保險企業的少數股權對于多數企業來說不具有理想的回報,除非是現金非常充沛的被動投資者,否則并不會對保險公司少數股權有興趣。”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告訴《中國科技投資》記者。

電力系企業退出影響幾何?

成立于2004年的永誠財險主要由多家大型電力企業集團和產業投資集團共同發起設立,原注冊資本為10億元。2009年永誠財險根據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的規定,引入華能資本服務有限公司、福建投資企業集團公司和楓信金融控股責任有限公司。

2011年,永誠財險根據第五次股東會議,再次增資,由中國大唐集團公司、華電資本、國華能源等10家公司繳付。目前,永誠財險注冊資本金21.78億元。值得關注的是,選擇出售股權的華電資本和大唐資本兩家公司背后,均是國有獨資發電企業集團,國華能源主營業務亦與發電相關。

2015年12月,永誠財險掛牌新三板,是國內首家登陸新三板的保險公司。然而,上市后的永誠財險并未實現凈利潤高增,反而出現虧損的局面。iFind數據顯示,2016-2018年,永誠財險凈利潤分別為0.28億元、-1.48億元、-3.94億元,同比變化速度分別為-84.82%、-627.52%、-166.34%。

至此,永誠財險自2018年開始聚焦發展電力能源保險主業,發展非車險業務,對長期虧損的車險業務進行優化,背靠股東在電力資源領域的優勢,永誠財險業務結構逐步調整。從財報數據看,永誠財險車險業務已從2018年65.53%下降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23.47%。

與此同時,截至2022年6月末,永誠財險非機動車輛保險、意外健康險保費收入分別為17.09億元、11.61億元,在原保費收入中占比分別為45.41%、30.85%,相較于2018年已分別上升約10.41、21.45個百分點。

近年來,永誠財險電力能源行業相關財險保險業務持續擴大,目前,永誠保險為超過6000家發電企業提供風險管理服務,覆蓋燃煤發電、燃機發電、水電、風電、太陽能、核電等所有發電類型。

基于由五大發電集團聯合成立的股東背景以及永誠財險多年在該行業業務領域的積累,永誠財險客戶亦涵蓋國內主要發電集團,包括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大唐集團、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等國內主要發電集團。

業務結構優化之后,永誠財險自2019年開始由虧轉盈,2019-2021年末,永誠財險凈利潤分別為1.09億元、1.49億元、1.10億元。但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永誠財險凈利潤為-575.30萬元,同比下降約125.15%。

此外,從關聯交易看,永誠財險近年的關聯交易保費收入呈上升趨勢。2019-2021年末,永誠財險與各大客戶之間的關聯交易保費占當年保險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8.78%、47.86%、56.30%;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永誠財險累計通過保險業務、保險代理業務、再保險的分出及分入業務在內的保險業務類關聯交易共計32.64億元,占當期保險業務收入的57.81%。

沈萌向《中國科技投資》記者分析道:“從股東和業務結構上看,永誠財險對電力系統國企的依賴程度很高,而部分電力國企對永誠財險股權的調整,未來勢必會削弱其經營基礎,因此如果不能在調整期及時將業務覆蓋拓展到電力國企以外,那么很可能會出現業績波動。”

記者就股權轉讓、業務結構等問題致函永誠財險,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復。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