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富國基金
“市場怎么又大跌了…”可謂是近期投資者的共同心聲。
(資料圖片)
市場大跌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市場底”不會缺席,而基金投資就是要做“最美逆行者”,只有擁有逆風而行的勇氣,才能擁抱向陽而生的美好。
01
歷史上的“冰點時刻”,都有哪些特征?
歷史不會簡單的重復,但總會押著相同的韻腳。在歷史大底的時刻,往往都會形成情緒、性價比,周期的底部特征:1)估值中位數處于低位,2)大規模個股破凈,3)股票性價比超過債券;4)信用底夯實;5)投資者入場進入“冰點”,6)新發基金“滯銷”,7)回報處于周期底部。
02
估值低位的投資,等待價值回歸
從歷史看,市場大底必有“估值底”,合理的估值是支持市場長期走強的重要條件。行情總是在絕望中開始、在猶豫中前行、在狂歡中落幕,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可以參考的指標是全A股PE中位數所處的位置,因為PE代表了市場悲觀和樂觀的程度。
03
個股大規模破凈,尋找被錯殺的機會
在市場悲觀時刻,個股流動性的不足往往會導致價格發現功能失效,跌破凈值的個股數量占比達到歷史高位。當前而言,A股破凈股個數占比接近8%,已與歷史大底區間相一致。錯殺的機會,往往會成為超額收益的源泉。
04
股債性價比“極值”時刻,權益資產回報的新起點
股債性價比衡量的是股票的股息率,與債券靜態收益率的差異,值越高代表股票相對債券的吸引力更強。一般而言,當股債性價比高于-0.5%時,股票的性價比極高。數據顯示,此時持有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1年的收益均值接近50%,正收益的概率高達70%。
05
新基金“滯銷”,買入信號又出現了?
回顧歷史,基金發行遇冷往往是底部特征之一,尤其是單只月均發行份額低于5億份,是一個比較顯著的信號。據wind統計,5月以來的單只基金平均發行份額低至5.31億份,基金發行市場尤為“慘淡”。然而在基金圈有流傳這樣一句話——“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從基金經理管理的角度看,新發“遇冷”時,反而更適合基民入場投資。
06
投資者入場進入冰點,A股還能愛么?
從歷史看,投資者往往是在市場喧囂時跑步入場,在市場低迷時反而不敢踏入,而且在歷次“歷史大底”前夕,新增投資者或者新增開戶數的同比增速都處于“冰點”水平,并具有一定的領先性。根據wind數據,5月新增投資者同比增速為-20.28%,處在歷史相對的低位。但投資就應該“買在無人問津時,賣在人聲鼎沸處”,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著眼于未來價值,而非當下波動。
07
回報周期處于底部,會否極泰來么?
資產回報由于受到宏觀經濟周期、情緒周期的影響,也會呈現出周期性的變化。隨著市場的調整,當前無論是主流指數的回報周期,亦或是基金的回報周期,都處于1/4分位數附近。新一輪回報周期的修復,或正在開始。
08
“信用底”夯實,機會蘊藏在挑戰中
一般而言,信用周期具有較強的領先性,信用擴張的背后體現了企業的財務杠桿擴張,由此會帶來盈利的改善;而當信用大幅擴張時,“脫實向虛”的錢會增加,股市的流動性較為寬松,“拔估值”的動能也較為強勁。當下的挑戰并不少,但在“信用底”的布局,往往會有較好的收獲。
09
3200點及以下,是基金投資的“好起點”
數據顯示,在上證指數2800點、3000點、3100點、3200點附近,買入偏股基金指數并持有一年的收益率,分別為22%、19%、12%、7%,隨著點位的走高,收益率出現下行趨勢;但有意思的是,正收益的概率,卻基本落在75-85%之間。總結而言,3200點及以下,投資基金的性價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