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農業農村部、教育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7部門共同印發《鄉村工匠“雙百雙千”培育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力爭到2025年年底在全國認定百名鄉村工匠大師、設立百個大師傳習所,認定千名鄉村工匠名師、設立千個名師工作室,扶持鄉村工匠領辦創辦特色企業,打造鄉村工匠品牌。
鄉村工匠門類眾多。傳統上,包括木匠、鐵匠、皮匠、畫匠等,涉及傳統建筑、金屬鍛鑄、刺繡印染、文房制作、剪紙刻繪等領域。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進入現代社會,隨著科技發展,很多傳統手藝式微,大量的工匠改行,導致一些地方蓋房子找不到合適的木匠,美化鄉村找不到像樣的畫匠,鄉村建設陷入了“無才堪用”的尷尬境地。
如今,盡管一些傳統技術過時,但工匠大師并沒有過時。即便在一些高精尖企業,依然離不開高級木工制作模具。在實用價值之外,一些工匠承襲的手藝還具有文化價值,有些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活態傳承發展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激發鄉村工匠內生動力很有必要。
重拾“師徒制”。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徒弟想要學有所長,找一個好的師傅十分重要。技藝高超的工匠師傅,一個巧妙的構思,往往就能解決長期存在的關鍵問題,這就是“絕活”。掌握“絕活”需要言傳身教,培養職業道德也需要言傳身教。因此,要構建現代“師徒制”,鼓勵普通高校、職業院校邀請鄉村工匠名師、大師進學校、進課堂,參與相關專業設置,手把手培養傳統工藝專業人才。
打造特色品牌。品牌創造需要精湛的技藝,而工匠大師們就擁有高超精湛的技藝。他們的產品獨一無二、口口相傳,形成了口碑,最終形成影響力很大的暢銷品牌,如王麻子剪刀等。因而,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鄉村工匠名師、大師領辦創辦特色產業項目,鼓勵各地結合實際,推動鄉村工匠名師、大師領辦創辦的各類經營主體集約發展,打造一批鄉村工匠產業園區,或依托現有產業園區培育發展一批鄉村工匠專業園區。
在現代化進程中,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共同推動人們的生活與生產不斷前行。如今,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十分重視傳統工匠的培養,一些傳統手藝得以保留。因此,各地要守正創新,眼光長遠,多維度考量傳統技藝的作用,重視培育鄉村工匠人才隊伍,助力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為促進農民就業創業提供本土人才保障。 (作者:拓兆兵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