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廣西新聞網貴港8月1日訊(通訊員 劉志寧 李國梁 黃俊豪)“嗚嗚嗚……”7月26日上午,貴港市港南區八塘街道新花村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傳出一陣陣豬叫聲,一頭頭膘肥體壯的生豬在工人的指揮下,陸續經過豬通道,過磅、稱重、裝車,降溫消暑后等待外運銷售。
“預計一年出欄3萬頭,產值能達到6000多萬元”。合作社理事長楊進輝高興地說。
2022年,新花村利用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200萬元,加上自籌資金,成立了占地約130畝的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有育肥舍、保育舍以及配套的消毒區、環保有機肥處理區等。這是港南區發展生豬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新引擎”、農民增收致富“新錢景”的一個縮影。
港南區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港南區在生豬產業在育種、加工、銷售等環節持續精準發力,因地制宜打造全產業鏈發展新模式,加快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上半年,港南區生豬出欄40.45萬頭,生豬產值6.64億元,目前存欄500頭以上的生豬規模養殖場有162個。2020年至2022年連續三年榮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稱號。
抓好抓實招商引資。港南區制定《2023年貴港市港南區現代農業及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招商專班工作方案》,農業部門黨組成員認領招商任務,分組掛帥,帶領黨員干部落實項目調度、溝通和協調,督促項目有序推進,加快推動全區農業領域項目大會戰項目的建設。扶持壯大本地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既想方設法“招進來”,鼓勵本地企業“走出去”,接待外地有投資意向的客商達23批次,同時組織本地企業外出學習交流、尋求合作,補短板,強鏈條。截至目前,港南區農業招商工作專班到重慶、廣東、浙江等地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涉及生豬養殖、農產品品牌打造及農文旅運營等,簽約項目21個、總投資17.39億元,已開工項目13個,開工率61.9%。
轉型升級生豬產業。針對資源和環境約束日益加劇的現狀,港南區鼓勵轄區龍頭企業創新智能化樓房養豬模式,破解養殖用地難題。整合各類項目資金約3000萬元,扶持以揚翔公司為核心企業開展自主創新,打造智能樓房養殖標桿豬場,節約了近10倍的土地資源;積極推廣使用精喂儀、中央空調、背膘儀等智能設備,經過自動采集數據,結合智能算法進行分析決策,實現養豬場“精準數字養殖”,人豬配比由原來的管理1萬頭母豬需70人,減少至35人,極大地提高豬場生產效率。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技術在大型龍頭企業得到積極運用,畜牧業生產向規模化、集約化、數字化、智能化加快轉型。目前,港南區已建成廣西揚翔豬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桂妃山種豬場、貴港市潤泰農牧有限公司等5家智能化樓房養殖標桿豬場,建成樓房豬舍11棟,建筑面積5.03萬平方米,可容納能繁母豬3萬頭、育肥豬1.5萬頭、種公豬0.5萬頭,得到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的高度肯定。
穩定控制動物疫情。港南區堅持“產出來”“管出來”兩手抓兩手硬,大力實施畜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建立疫情分片包場排查工作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和每日一報制度。2023年上半年,排查養殖場戶 0.62 萬戶次,生豬 1722.9萬頭次,排查生豬屠宰場136 場次,共檢測非洲豬瘟樣品9.84萬份,其中港南區獸醫實驗室檢測650份,養殖企業獸醫實驗室檢測 5.93萬份,屠宰企業獸醫實驗室檢測 3.84萬份,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對轄區飼料、獸藥、屠宰廠等開展監督檢查,聯合港南公安分局開展生豬屠宰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4次,打擊取締私宰窩點4個,查獲生豬9頭,生豬產品340公斤,屠宰工具65把,立案4起,移交公安2起,有效促進獸藥店、規模場、定點屠宰場、飼料生產企業更自覺地依法經營,維護轄區肉食品質量安全。
推動全產業鏈發展。針對生豬產業存在的精深加工不足短板,港南區以桂系豬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建設為契機,通過育龍頭、擴規模、延鏈條,推動一二三產融合,做大做強生豬產業。一方面,加快推進揚翔公司貴港千畝千億食品加工產業園建設,打造集食品研發、生產加工、冷鏈儲藏運輸、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智能化的新時代科技食品產業園。目前,園區年屠宰200萬頭生豬屠宰場已竣工投產。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600億元,預計上繳稅收約35億元;另一方面,加快飼料加工產業發展,加大服務企業的力度,現轄區共建成畜禽飼料加工廠10家,年產150萬噸,有力推動轄區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
下一頁第 ( 1 / 5 )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