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海后,北海僑港電建漁港碼頭一派繁忙。佟亞臣 攝
白灼花蟹。
防城港市民在市場選購海鮮。記者 鐘小啟 攝
(相關資料圖)
椒鹽皮皮蝦。記者 彭慶 攝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鐘小啟 彭慶
每年開海季,大海總能給予漁民豐富的饋贈。在這趟冒險又滿載希望的旅程中,第一網海鮮是如何被捕獲上岸,如何進入市民的菜籃子,如何撩撥吃貨的味蕾的?南國早報記者與漁民面對面,聽他們講述生猛海鮮從大海到餐桌的24小時之旅。
上船 不同月份出海 要下不同的網
8月18日凌晨2時許,人們還在熟睡,防城港市港口區企沙鎮十多海里外的海面上,漁燈點點,不斷傳來“噠噠噠”的馬達聲,漁民們正在忙碌地進行捕撈作業。漁民吳亞四收起最后一網,駕船掉頭回港,從17日下午2時出海,他已在海上“漂”了12個小時。
今年56歲的吳亞四,家中世代以打魚為生,一艘漁船就是他的全部“家當”,他與海相伴,以海為生,在海上乘風破浪,養活一大家子。
吳亞四的漁船長約12米,一次出海的成本至少需要500元。吳亞四告訴記者,這次他運氣不太好,只捕撈到一些蝦和魷魚,賣出不到200元。
18日吃完午飯后,吳亞四休整片刻,為船上加油補冰后,帶上漁網和妻子又出海了。
北海一名老漁民說,捕海魚很有講究,不同月份要下不同的網,不同漁網捕獲的魚類也各不相同,運氣好的時候,大船一晚上能有幾十萬元的收成。
上市 如何選購海鮮 聽老漁民支招
12個小時的旅程結束后,海鮮抵達碼頭,再經冷鏈貨車進入各大市場。18日中午,北海市貴興市場、南珠市場內的海鮮攤檔前人頭攢動,市民和游客在選購海鮮,不同品種的海鮮有哪些挑選技巧?北海一名老漁民給出了諸多建議。
“像大家常吃的花蟹,要用大拇指去擠壓蟹臍頂端或用手捏捏蟹足,堅硬的說明肉質肥厚,也更鮮美;如果較軟,則說明蟹較瘦,可能是‘水蟹’。”該漁民介紹。
對于皮皮蝦,可以先看它頸部的內側,通常,頸部有三條白色紋路的就是上等貨,“說明肚子里是滿膏”。另外,背部為純青色的皮皮蝦,肉質也較飽滿。
“如果嫌麻煩,可以直接看皮皮蝦的活力,選那些活蹦亂跳的即可。”老漁民同時建議大家不要貪便宜購買死蝦,“皮皮蝦一死就‘化水’,沒什么肉質可言。”
此外,在購買沙尖魚、馬鮫魚等魚類時,最直接的是聞一聞,發臭的就是不新鮮;其次,看魚眼,眼膜健全、透明清亮的是鮮魚;最后摸魚身,新鮮的海魚沒有不明黏液,鰓是鮮紅色的。如果經擠壓后,魚肉凹陷遲遲不反彈的說明魚已不新鮮。
此外,選購海鮮要盡量去當地的農貿市場,注意看秤,再適當砍價,最好避開那些在路邊賣貨的攤販。
上桌 只需簡單烹制 主打一個鮮字
選購好海鮮后,接下來就是如何烹飪了。
對于海邊的漁民而言,吃海鮮主打一個“鮮”字,只需要簡單烹制,就能帶出食材自身的鮮香。
記者為大家梳理出一些常見海鮮的烹制方法。
貝類:花甲螺用酸筍爆炒,味道濃郁又能保持肉質鮮美;車螺的做法較多,有車螺芥菜湯、清蒸車螺、車螺蒸蛋等;其他香螺、蟶子、扇貝等,多以清蒸或白灼為主。
蝦蟹:蝦的做法也較為豐富,有油燜大蝦、清蒸鮮蝦、軟炸蝦仁、白灼大蝦、西芹腰果炒蝦仁等;皮皮蝦可做成香辣、椒鹽、清蒸等風格;花蟹可加姜蔥爆炒或清蒸,也可以與冬瓜、蔥頭配瘦肉煮成鮮甜美味的湯。
魷魚:可白灼、清蒸或加青椒爆炒。
魚類:鯧魚可紅燒、清蒸、香煎等;鱸魚和鯛魚除了紅燒和清蒸,還可以油燜,或加豆腐煮湯,味道也十分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