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座隧道、193座橋梁,全長482公里的貴南高鐵,橋隧比達90%以上。
貴南高鐵,猶如巨龍騰空,穿山越水,氣勢如虹,奔向遠方。
黔桂之間,高山巍巍、大河滔滔,連綿不斷的喀斯特地貌令人贊嘆,但對高鐵建設者來說,是極其復雜的地形條件,是技術上的艱難攻關,是穿越千山萬水的打拼,是意志和智慧的考驗。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貴南高鐵穿越美麗的毛南山鄉。高東風 攝
6年多時間,2200多個日夜,上萬名建設者櫛風沐雨、胼手胝足,敢于創新,克服種種技術難關,創造了我國高鐵建設史上一個又一個“第一”,展現了新時代高鐵建設者的風采。
火熱的青春 奮斗的歲月
2023年8月8日,28歲的苗強盛在貴南高鐵GNZQ-8標二工區項目馬山縣站施工站房道路工地上忙碌著。
當日上午,貴南高鐵貴陽至荔波段開通運營,苗強盛和同事們仍然在奮戰,以高質量、高標準進行收尾工作,爭取貴南高鐵早日全線開通。
苗強盛于2018年6月從蘭州理工大學畢業,帶著為中國高鐵筑夢的愿望,隨中鐵二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來到廣西,在貴南高鐵GNZQ-8標一工區擔任技術主管,從此一頭扎入火熱的高鐵建設工地。
貴南高鐵是廣西首條時速350公里的鐵路,沿途經過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區,建設時間緊,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
高強度的工地作業,讓剛剛走進施工現場的苗強盛一度吃不消。他用都安工友常說的“雄心征服千層嶺,壯志壓倒萬重山”這句話來給自己打氣,投身于貴南高鐵紅渡紅水河雙線特大橋的建設。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高鐵建設增加了一定難度。為保證貴南高鐵施工計劃的順利進行,2021年的春節,根據項目部的施工安排,苗強盛自告奮勇地留在了工地。
經過三四天短暫休息后,2021年2月15日(正月初四),苗強盛帶著24名同樣來自大西北的老鄉工友復工。
工人施工現場。
施工現場是在距離地面約50米的橋梁面上,他們必須沿著陡峭的梯籠,向上攀爬50米到達連續梁工作平臺。普通人爬到一半就已經汗流浹背,可能需要歇兩三次才能爬上去,而苗強盛和同事們每天至少要在梯籠里上下兩到三次,多的時候五到六次。他們甚至開玩笑說,爬習慣了就不覺得累了。
當時正值新春佳節,遠處村民燃放的煙花與施工中的電弧光遙相呼應,絢麗的煙花仿佛向橋梁上的勞動者傳遞著來自遠方家人的思念。苗強盛對大家說,這就是獨屬于我們工地人的浪漫,預祝我們的工作順順利利。
項目隨著苗強盛和同事們一天接一天的攀爬而加快推進。2021年7月24日上午,紅渡紅水河雙線特大橋(83+156+83)米連續梁順利合龍,這是國內首座時速350公里無砟軌道純混凝土預應力連續梁。
2021年7月24日上午,紅渡紅水河雙線特大橋連續梁順利合龍。高東風 攝
“作為年輕人,剛出來工作就有機會參加貴南高鐵這樣的大項目,對我來說意義重大?!币娮C大橋合龍,苗強盛很驕傲,“人們說,理工男一入工地深似海,但我覺得這是值得的事?!?/p>
經過5年磨煉,苗強盛從一名技術主管成長為工區總工程師。
在貴南高鐵項目一線,年輕建設者占了大部分。目前,苗強盛所在的項目部有30人,其中“90后”有18人。
年輕人不斷成長為項目骨干力量,中鐵二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貴南高鐵項目經理部黨工委書記高新平心里滿是欣慰。他說:“貴南高鐵建設是一個大熔爐,促使年輕人不斷成長,這也是中國高鐵建設事業不斷進步的體現?!?/p>
一天8000多次彎腰的考驗
和苗強盛建設大橋不同,從事高鐵精調工作的楊永鑫為了高鐵的安全舒適與“0.1毫米”較勁。
2019年,楊永鑫從北京交通大學畢業,加入高鐵建設隊伍。從2022年12月底開始,他就推著機器沿著貴南高鐵的軌道線路進行精調作業。
楊永鑫推著軌道檢查儀檢測作業。
貴南高鐵南寧至荔波段絕大多數采用雙塊式無砟軌道設計,對軌道的平順性和穩定性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無砟軌道誤差值必須控制在0.1毫米以內,精調工作面臨著全新挑戰。
貴南高鐵的軌道每公里有1667根軌枕,每一根軌枕的2個軌枕頭所對應的鋼軌上都要作標記。按每走一公里要彎腰3334次、每天作業量約2.5公里計算,一天下來要彎腰8000余次。
2023年1月3日,多線鋪軌一體機正在作業。
一天彎腰8000余次,常常讓年輕的楊永鑫第二天就變成“起床困難戶”,這極大考驗他的耐力。
但好在楊永鑫和同事們堅持下來了,可以說,他們的眼睛、手指,都看過、摸過他們負責精調的31萬余根軌枕、126萬余組扣件,在每寸鋼軌、每組扣件上都灑下了辛勤的汗水。
如今,楊永鑫從一名“白面書生”蛻變為技術骨干,仍然奔赴在高鐵項目現場,發揮著自己的才華。
在貴南高鐵建設中,和“0.1毫米”較勁的不止楊永鑫一個人,還有參與接觸網施工的中鐵電氣化局貴南高鐵項目部工程部副部長楊子安和工友們。
2023年3月10日,工人們操作恒張力架線車在貴南高鐵南寧至荔波段架設接觸網。高東風 攝
接觸網是高鐵列車的動力來源,是高鐵施工最關鍵的環節之一,事關高鐵的行車安全。在接觸網架設過程中,每一組腕臂、每一根吊弦都要精確計算,且要保持勻速平直放線,平直度每米不大于0.1毫米。
楊子安和工友們駕駛恒張力架線車,在工地上緩緩行駛,像蠶一樣慢慢吐絲,有序地完成起錨、放線、滑輪懸掛固定、線索終端制作、落錨等環節,嚴格守住了“0.1毫米”底線。
在這樣的努力和較真中,他們用大好青春時光見證了貴南高鐵建設的每一項進展。
不打烊的工地 不停歇的節日
十萬大山,重巒疊嶂,山高谷深。乘著舒適、便捷的高鐵走出大山,是430萬河池各族人民多年來的熱切期盼。
為確保貴南高鐵工程建設進度,各項目現場的建設者們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堅守在施工一線,趕工期、搶進度,在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2022年8月16日,俯瞰多線鋪軌一體機在貴南高鐵河池段進行鋪軌作業。高東風 攝
2022年8月16日,在貴南高鐵河池龍江雙線特大橋上,多線鋪軌一體機將一段500米長鋼軌鋪設在無砟道床上,標志著項目正式進入鋪軌階段。
貴南高鐵全長482公里,正線鋪軌施工964公里,共穿越193座橋梁和108座隧道。其中,南寧至荔波段鋪軌施工564公里。按照工期,鋪軌工作要在2023年1月31日之前完成。
時間一晃而過,轉眼到了2023年1月21日,恰逢新春佳節,但尚有近百公里還沒有鋪軌。如果放假,就可能無法完成既定的鋪軌任務。
為確保貴南高鐵南寧至荔波段鋪軌施工質量和效率,業主和施工方改進了鋪軌工藝,使用國內先進的多線鋪軌一體機與傳統鋪軌設備進行聯合作業,效率相較以往提升了50%。這一鋪軌工藝在廣西鐵路建設史上是首次運用。
貴南高鐵技術標準高,對鋪軌的要求相當嚴格,盡管有機器作為輔助,但要讓長500米、重30噸的鋼軌保持平直狀態精準落入軌槽,仍然有很多技術困難。
航拍貴南高鐵澄江雙線特大橋穿越美麗的田園。高東風 攝
“機器可以不停歇地運轉,但連續奮戰5個多月時間的工人們需要休息?!敝需F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貴南高鐵項目經理部黨工委書記周海濤說,當時項目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工期緊、任務重。
36歲的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貴南高鐵鋪軌施工隊隊長張根全第一個報名留在工地上,他擁有多條鐵路的鋪軌經驗,是工友們心里的“定心丸”。自從2021年7月來到廣西參加貴南高鐵建設后,張根全僅回過老家2次,累計在家時間不超過20天。
看見“主心骨”留在工地,工友們紛紛選擇留下來。張根全和460多名施工人員,還有57套鋪軌機組、長鋼軌運輸車等設備,人機協同,全力沖刺,每天鋪軌速度提高到10公里。2023年2月3日上午10時30分,貴南高鐵大方山隧道內,最后一段鐵軌順利鋪完。
放棄節假日休息時間,持續奮戰在貴南高鐵項目一線的工人比比皆是。
九萬大山四號隧道。林鶴 攝
位于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貴南高鐵九萬大山四號隧道全長15485米,是貴南高鐵南寧至荔波段和廣西境內現有鐵路隧道中最長的一個,由于隧道處于喀斯特巖溶發育區,各類大小溶洞、溶腔給施工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貴南高鐵南寧工務段精調作業現場。宋彤波 攝
為了搶進度,2021年春節期間,由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GNZQ-2標四號隧道三工區經理劉志勇和近百名工友選擇留在崗位繼續奮戰。春節期間,經過大家的努力,隧道掘進突破7800米大關,進度完成過半。他們說,這是最好的新春禮物。
毛南族父子莫順嚴、莫海東堅守隧道施工一線,盡管家在本地,但他們還是放棄了回家休息,堅守崗位。莫海東說,參與家門口的高鐵建設,是一項光榮的工作,高鐵早日通車是父子倆共同的心愿。
一些工人春節沒有回家,背后是家屬默默的支持。2021年春節期間,已經幾年沒回東北老家過年的GNZQ-2標后勤綜合保障負責人張富嶺,在施工現場見到了千里迢迢從老家趕來的妻子和孩子。妻子用自己的行動支持丈夫的工作,一家人在工地上團聚。
2023年8月25日,環江站站前長廊加緊施工。高東風 攝
我們驚嘆于貴南高鐵這項舉世矚目的工程建設的“奇跡”和速度,這背后是參與全線建設的普通工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付出。他們將自己火熱的青春和滾燙的汗水揮灑在鐵道線路上和各個新站房中,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拼搏精神,一心撲在項目上、現場里,用一寸寸軌道、一方方道砟,書寫著鐵路建設的不凡故事,為貴南高鐵行穩致遠默默奉獻、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