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

兩萬多買的藝術品估價160萬?“平安廳”偵破千萬詐騙案 每日快報

時間:2023-05-31 12:56:11       來源:南方都市報

古董、字畫、錢幣等老物件,是許多老年人家中或多或少的收藏品。這些藏品承載著歲月的變遷,也沉淀了歷史的價值。一些心懷不軌的人開始蠢蠢欲動,策劃出各種藝術收藏品的“財富騙局”。

近日,南都記者了解到一起這類詐騙案。據悉,2022年4月,廣東公安“平安廳”信箱收到多位市民來信,反映深圳市龍華區某公司以免費鑒寶、受托拍賣為由,騙取受害人的質保金服務費,涉案金額巨大、受害者眾多,且其中不少是老年人。


(資料圖)

經過回訪來信人及分析研判,深圳市公安局龍華分局“平安廳”信箱專班的民警將線索轉給了轄區內的油松派出所,由油松派出所成立專案組對案件展開調查取證。

2萬購入的藝術品竟被“專家”估價超160萬

王先生是一名藝術品收藏愛好者。一天,一位自稱“某海藝術品收藏俱樂部”的業務員聯系到他,表示公司具有資質,可以多渠道幫他拍賣藏品。之后,王先生帶著自己幾年前花2萬多元購買的現代藝術品來到該家公司。齊全的證照,氣派的辦公大樓,奢華的內部裝潢,琳瑯滿目的古玩藏品讓王先生眼前一亮。

“專家”經過鑒定后,給王先生的藏品開出了160多萬元的估價。如此高的價格遠超王先生的心理預期,“專家”解釋稱,該公司具有專業的運作平臺,可將藏品賣至國外,價值自然水漲船高。感覺撿到大漏的王先生欣然與公司簽訂了委托拍賣合同,并支付了質保金。

同樣遇到“天降橫財”的還有姚女士,在業務員的介紹下,姚女士收藏的一件青花瓷經“專家”評估,竟然給出了數千萬元的“天價”。

以幫人拍賣為由騙取服務費

據了解,受害者們都是抱著試試的心態,帶著自己的藏品,來到了這家名為“某海藝術品收藏俱樂部”的藏品拍賣公司。海外的合作背景、專業的鑒定隊伍、誘人的巨額收益,一下子令收藏者們沉浸在“財富升值”的幻想中。殊不知,這正是該公司精心策劃的一個陷阱。

按照規定,委托拍賣的收藏者需要與該公司簽訂一份正式的拍賣合同,并事先繳納一定比例的質保金。

受害者姚女士回憶說:“我跟他們談判,最高是兩萬,一萬五、一萬地砍價。后來他們說藏品可以放到他這兒,也可以拿回家。”收取的質保金居然可以討價還價,藏品的寄存也顯得十分隨意,這讓姚女士多了一份警覺。

之后的時間里,王先生、姚女士都陷入了無盡的等待。每當收藏者詢問拍賣進度時,公司業務員就會以“疫情”“工作變動”等理由拖延推辭。直到最后,收藏者再也聯系不上業務員,便陸續來到了該公司現場討要說法,這才發現此前的一切場面及流程,原來都只是公司為了獲取他們的信任,而精心布局的一場好戲,目的就是讓他們掏出質保金。

涉案金額達1200余萬元

接到市民通過“平安廳”信箱反映的線索后,辦案民警立即來到該公司的所在地址,卻發現已是大門緊閉,人去樓空。經過進一步偵查,警方發現,該公司沒有任何鑒定和拍賣資質,并且該犯罪團伙在某地點從事一段時間的詐騙活動后,往往會通過變更公司名稱和辦公地址的方式“金蟬脫殼”,逃避受害人的追索和公安機關打擊。經初步統計,被害人數約600余人,涉案金額達1200余萬元。

后續,專案組經過大量的外圍摸排與深挖細查,最終完全掌握了該公司犯罪團伙的作案證據,并鎖定了相關人員的具體位置。隨后,專案組決定展開收網行動,一舉抓獲該公司法人代表皮某森等核心成員7人。與此同時,民警還查封扣押了相關的涉案物品,并最大限度地為受害群眾追贓挽損。

“‘接訴即辦’是深圳公安‘平安廳’局長信箱一直以來的工作理念,我們認真對待每一封來信,針對群眾反映的線索進行全面核實,對涉嫌違法犯罪的行為一查到底,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和財產安全。” 深圳市公安局龍華分局“平安廳”信箱專班民警邱國孟表示。

公安機關也提醒廣大收藏品賣家,選擇拍賣公司時要注意辨別核實公司拍賣資質,選擇正規平臺,不盲信海外背景。遇到“代為拍賣”、“免費鑒定”、“高價估值”、“交會員費”等情況要提高警惕。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警惕過高估值,莫存僥幸心理。

采寫:南都記者 敖銀雪 通訊員 粵公宣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