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涉老消費安全問題頻發,無錫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無錫市放心消費創建活動辦公室、無錫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老年消費安全提示,提醒廣大老年人:警惕以銷售“養老產品”、提供“養老服務”等巧立名目的消費陷阱,守好自身的養老錢。
“保健產品”陷阱
【資料圖】
假借“保健產品”坑害老年消費者的行為屢見不鮮。通過贈送禮品、免費旅游以及高科技噱頭等手段促銷,且往往在銷售過程中夸大功效,混淆食品、保健食品和藥品的概念,混淆醫療器械和普通產品的區別,宣稱具有藥用治療功效,利用老年人追求健康的心理誘騙其高價購買,不僅導致老年人財產損失,甚至威脅生命健康。
提示:“保健神藥”坑騙人,賠了錢財又傷身
從正規渠道獲取科學的保健常識,到證照齊全的正規場所購買產品。如通過網絡、會議、電視、直銷和電話等方式購買產品,應先行確認資質信息,認準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藍帽子”標志圖片和注冊號/備案號,并按標簽、說明書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購買和使用!
要牢記保健食品屬于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凡聲稱能治療或預防疾病的保健食品,一律不要購買;保健食品廣告中未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的,一律不要購買!
不要輕信所謂偏方、特效藥、神藥。看到“最新技術”“最高科學”“祖傳秘方”等用語時,更要格外警惕,因為包裝盒上不能使用這些用語,很有可能是假冒偽劣產品。
避免沖動消費,更不要一次性購買大量保健品!不要被推銷者的親情牌、優惠牌、福利牌、限購牌所吸引,按需少量購買,理性消費。
電信詐騙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信息的高速發展,社會上各種層出不窮的騙術愈演愈烈,打著“服務老人、關愛老人”的旗號,招搖撞騙,電信詐騙頻發。由于老年人對電信科技、時事熱點、銀行、公職機關等方面了解相對較少,辨別真假能力較弱,且容易輕信他人,逐漸成為了電信詐騙的目標人群。
提示:陌生電話須謹慎,不明軟件不下載
不要輕易相信陌生電話。特別是一旦陌生人在電話中提出匯款、轉賬、墊資等要求,千萬不要相信更不要輕易匯款,如果無法辨別,及時咨詢子女、親屬或公安機關,做到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
不建議參加非官方渠道掃碼注冊送禮品的活動。被要求下載來路不明的APP時,應直接拒絕,更不要輕易把手機給他人操作,以防個人信息泄露和財產損失。
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為老年消費者防范電信詐騙提供多一層保護。
“投資理財”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銀行從業人員或金融機構人員,打著“國家扶持”“政策補貼”旗號,虛構投資理財項目或夸大投資收益,或以高額分紅、售后定期返利等手段,誘騙老年人購買虛假理財、投資虛假項目、參與非法集資等。
提示:高額回報風險高,投資理財請三思
面對大額投資理財、入股項目,要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高額回報意味著高風險甚至是詐騙。
多與家人溝通,多渠道了解項目是否真實存在。切莫相信不法分子的“完美藍圖”。
主動學習投資理財知識。明確投資理財不同于銀行儲蓄存款,各種理財產品均存在一定的風險,投資前按要求進行風險能力測評,注意適度投資、分散風險,既不要“押上全部家當”,也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免費“養老服務”陷阱
一些不法分子經常假借“名醫”“專家”的旗號,租用場地,擅自提供無資質“免費診療”“健康講座”“心理健康關愛”等養老服務,誘騙老年人繳納會費、購買養老床位、預交養老服務費甚至落入非法集資的陷阱。
提示:免費服務陷阱多,非法集資隱患大
不要參加來路不明的助老服務活動,一旦提到收錢或預交保證金等字眼,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透露個人信息,多和家人溝通商量,并向有關部門咨詢,防止落入非法集資的陷阱。
不貪圖小便宜、不輕信他人。牢記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打消“用小錢賺大錢”的念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
各位老年消費者要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堅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保持健康的消費理念,參加有益身心的老年人活動,度過一個幸福晚年。一旦發現相關違法犯罪活動線索,請積極向相關部門反映、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