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自2015年9號文落地,到2022年《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指導意見》印發,我國新一輪的電改已經持續近8年,改革已然進入深水區。改革之初,電改的主要目標是促進電力行業自身的科學發展,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然而,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確立,我國新一輪的電改早已不是電力行業內部要求,而是雙碳目標背景下社會經濟科學發展的必然。《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電力市場建設的基本原則為堅持以保障電力可靠供應以及促進能源低碳轉型。
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化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對于充分發揮價格信號引導作用,通過市場機制保障電力實時平衡和電網安全運行、促進清潔能源充分消納,提高電力資源配置和系統運行效率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甘肅省作為新能源高占比型市場及全國首批現貨試點省份之一,成為全國范圍內碳中和革命的領跑者。國網甘肅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市場處副處長張曉斌表示,甘肅屬于典型的新能源高占比外送型電網。目前,甘肅省全口徑電力裝機7020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2118萬千瓦,光伏裝機1614萬千瓦,新能源裝機比例達到53%,新能源發電量占比達32%。同時,2022年,甘肅全年外送電量561億千瓦時,外送電量占全省總發電量的29%。
另一方面,甘肅省的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成效顯著。自2019年9月20日以來,歷經連續7天現貨結算試運行、整月結算試運行以及長周期結算試運行三個階段,目前已穩定進入現貨長周期運行階段。
張曉斌指出,甘肅省已經驗證了高比例新能源電網的市場機制設計。其一,甘肅電力現貨市場采用集中式模式、全電量優化。省內用電和跨省區外送形成的總需求空間進行全電量最大范圍集中統一優化,實現資源配置范圍最大、資源配置效率最高、資源配置目標最優;其二,甘肅電力市場構建了適應新能源高占比特點的交易機制。充分考慮新能源交易需求,中長期交易連續開市,構建多時間尺度、多交易品種、多級市場協同的市場體系,實現“年度-月度-月內-日前-實時”的交易時序全覆蓋;其三,應對新能源預測偏差實現最大化消納。首創新能源參與分級鐘調頻。
然而,在新能源高占比市場,受新能源發電隨機性、波動性、不確定性特點的影響,變化無常的供應導致了變化無常的價格,地板價與天花板價頻繁出現使得數據分析、預測的困難陡然加大。
同時,大唐甘肅發電有限公司市場建設高級主管、高級經濟師趙克斌指出,新能源的發電特性使得新能源中長期合同在現貨市場交付時面臨量價兩個方面的風險。其一是會產生正現貨電量和負現貨電量,其二是大概率的“低價正現貨、高價負現貨”的電價風險,這最終導致新能源簽訂中長期曲線合同難以達到“鎖定長期收益、規避現貨風險”的作用。
這意味著,僅從賣方角度,在電力現貨市場,尤其是新能源高占比市場,交易工作的復雜程度大幅提升,交易工作成為包含市場分析、量化預測、倉位管理、流程控制等系統性更強的工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發電資產最終的收益。此時,現貨市場挑戰不僅是市場從業人員的行業認知,更是其實戰經驗及履職能力。
發布人:jiayuting關注索比儲能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行業資訊!
關鍵詞:【電力現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