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狀元放棄清華報考國防科大?警惕過分神化和抹黑高校傾向?
近段時間,網絡上踩一捧一各大高校的聲音爭論不休。不少網友在知名高校之間進行對比拉踩,過分神化或抹黑某些高校。這種輿論傾向,對身處話題中心的各大高校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作為我國頂尖的學府,這些大學對于普通人有著天然的吸引力。一些自媒體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通過文章或視頻為公眾揭開了這些大學身上的神秘面紗,滿足了他們的信息需求,這本是正常的現象。然而,隨著自媒體的不斷發展,大學介紹的內容開始變了味。
在流量的裹挾下,一些自媒體居心叵測大肆吹捧抹黑一些高校,企圖通過對比和拉踩來獲取更多的流量和關注?!盃钤獋兎艞増罂记迦A熱”“細數清華大學十宗罪”“中國最好的大學在長沙”……一個個聳人聽聞和極具煽動性的標題和文章背后,是賺得盆滿缽滿的無良自媒體。而一些網友因對高校認識不足,僅憑著一腔情緒盲目跟風,使得這股輿論之風越刮越大,越刮越偏。
如今,當輿論已經嚴重影響到這些高校的名聲和發展時,需要社會重拾對大學的尊重,對教育事業的尊重。
一方面,這種過分抹黑的行為嚴重損害了一些大學的名聲,寒了這些學子、老師以及前輩們的心。其中影響最嚴重的就是清華大學。在清華大學的發展歷史上,曾涌現出過無數優秀人物。錢三強、趙九章、梁思成、南仁東等一批為國鞠躬盡瘁的前輩們,都是從清華園中走出來的。
而一些網友如今抨擊和詬病最多,無非是清華大學出國留學問題。根據清華每年官方發布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5年來清華畢業生出國(境)深造人數占畢業生總人數比例最高未超過16.5%,而且連年下降,2022年只有7.1%,并且在國內高校中并不突出。更何況,出國留學并不代表不愛國。在發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有能力出國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培養多元的思維方式,這無論是對個人還是社會發展都是大有裨益。此外,清華校友總會的“清華人”小程序注冊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4月,2002-2011級出國(境)清華校友中已有超半數回國工作,且這一比例還在持續擴大中。這更有力地證明了清華大學不是如網傳那般成為培育外國人才的搖籃。
另一方面,目前的輿論傾向對那些被推上神壇的大學也造成了困擾,對于他們而言,這種過分關注和神化是不必要的。正如國防科技大學招生辦公室在辟謠“狀元放棄清華報考國防科大”一事所言,他們期望的優質生源除了高考分數、政治考核、面試、體檢等硬性指標外,還應具備思想上進、志向遠大、意志堅強、不怕吃苦等素質條件。而在輿論的過分推崇和引導下,一些學生為了所謂的名頭一股腦地往這些大學里鉆,而不事先考慮清楚自己到底符不符合這些要求。這種盲目跟風往往最終導致學校沒有招到真正合適的學生,一些學生也因在學習途中受不了苦而放棄。這損害的是學校和社會的長遠發展。
事實上,無論是中國的哪一所大學,雖然辦學定位、辦學優勢、辦學方針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一致的,即為國家和民族培育人才。在這個多元價值并存的時代,我們應該更理性和客觀地看待不同大學的教育模式,尊重學校和學生的選擇。
同時,有關平臺也應積極履行監管責任,采取有力措施打擊和整頓那些過度消費大學的無良媒體,共同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討論環境。(曾耀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