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宛俊余 陳奕樊 通訊員 陳瑩
仲夏,懷化市沅陵縣麻溪鋪鎮馬家村的村民們趁著清晨的涼意,陸續下到地里開啟了一天的農忙生活。
忙碌中,挑著扁擔的阿婆發現,遠處的田埂上,走來了一群陌生的“村民”。村干部吳大姐消息最靈通,她逢人就笑著介紹:“這是咱們省城‘親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6月初,省政府辦公廳三個批次36名黨員干部陸續來到馬家村,開展“四同三半”活動,他們與村民同吃一鍋飯、同住一棟房、同干一樣活、同謀一件事,干半天農活、串半天門、做半天志愿服務。
村東頭的中藥產業園生機勃勃。連日的雨水澆灌,機耕道邊的枳殼樹瘋長,枝頭的果實是優質的中藥材,具有調和脾胃的功效。
為枳殼樹剪枝是第一項任務。吳大姐轉變身份,成為農技老師,辦公廳的黨員干部們是“農學生”,一場農活體驗課在田間展開。“樹干下面發出來的枝條要剪掉,摘掉夏芽,好讓樹長秋芽……”吳大姐邊講解邊操作,“學生們”聽得全神貫注。
實操環節,黨員干部們拿起修枝剪,迫不及待地“認領”樹苗,施展技藝。
吳大姐手法嫻熟,不一會功夫,腳邊已堆滿修剪下來的贅枝旁杈;另一邊,有些黨員干部則拿不準哪些該剪哪些當留。這會兒,吳大姐又成了一對一的“私教”,繼續指導幫助大家掌握修剪要領。
時近晌午,一長溜的枳殼樹已經修剪完畢。大家擦去額頭汗珠,歸置好工具,來到鄉親們的廚房,張羅一頓簡單又不失豐盛的午飯。
擇洗切、烹煎炒,大家迅速分工、各顯神通,紛紛使出自己的“獨門功夫”。不久,屋里香氣四溢,一道道精致的農家菜陸續登場。
圍桌吃飯,是一個家庭的重要時刻。戶主馬文靜老人和妻子被邀請在主位落坐,和黨員干部們圍坐一桌,嘮嘮家常、相互夾菜,濃濃的親情在餐桌邊凝聚。
陽光正盛,沿著修葺一新的村道,黨員干部們開始分頭串門。
這邊,幾名黨員干部敲響了村里退休教師廖阿姨的家門。廖阿姨老伴身體抱恙,由于子女不在身邊,廖阿姨只能一邊照顧丈夫一邊做點簡單的農活。
廖阿姨熱情好客,領著廳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劉仁喜參觀自己的家。只見屋里打掃得干干凈凈,老人把日子張羅得井井有條。
“怎么就這間房沒裝空調?”在屋子的二樓,劉仁喜發現了不一樣的細節。
廖阿姨笑著說,“這是大兒子的房間,現在還沒找對象,等要成家了,給未來的兒媳婦裝上。”
“很快就會有的,到時候我要來喝喜酒!”
不遠處的毛坪組,村民馬繼松夫婦照看著兩個孫女,孩子還沒到學齡,在屋前調皮地上躥下跳。剛掃完村組道路的幾位黨員干部走上前去,和小孫女逗樂,走時也不忘把馬繼松的小院子打掃干凈。
三天的下村生活,忙碌而短暫。告別鄉親,返程的小巴車行駛在寬敞的村道上。兩年前,這條路還坑洼不平,如今,在省政府辦公廳的駐點幫扶下,已經硬化成平整的柏油路。
陽光下,路邊的格桑花開得比往日更加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