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的功能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尊重的功能
尊重的功能是相互尊重和尊重,同時對方也表示敬意。禮貌仍然與禮貌齊頭并進,這意味著相互尊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約束功能
禮儀作為一種行為準則,對人們的社會行為有很強的約束作用。一旦禮儀被制定和實施,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習俗和社會行為準則。任何生活在特定禮儀習俗和規范環境中的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禮儀的束縛。自覺接受禮儀限制的人是“成熟人”的標志。如果一個人不接受禮儀限制,社會會用道德和輿論手段來約束他,甚至用法律手段來強迫他。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5663563
3 .啟蒙的作用
禮儀具有教化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禮儀的尊重和約束功能。禮儀作為一種道德習俗,對整個社會的每個人都有教化作用,并且正在進行教化。另一方面,禮儀的形成、禮儀的完整和固化將成為某一社會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傳統”的力量不斷地從老一輩傳到新一代,代代相傳,代代相傳。在社會進步中,禮儀的教化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4。調節功能
禮儀具有調節人際關系的功能。一方面,禮儀作為一種規范和程序,作為一種文化傳統,在調節、制約和調節人們相互關系的模式中發揮著作用。另一方面,一些禮儀形式和活動可以解決沖突并建立新的關系模式。可以看出,禮儀在處理人際關系和發展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拓展資料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相互尊重,在儀容、儀表、儀態、儀式、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 。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儀態和儀式的統稱。
禮儀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對人,對己,對鬼神,對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識的,各種慣用形式和行為規范。這里的慣用形式包括禮節和儀式,禮節一般是個人性的,并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頭、鞠躬、拱手、問候等;而儀式大多是集體性的,并且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來完成,譬如奠基儀式,下水儀式,迎賓儀式,結婚儀式,祭孔大典,等等。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儀,它主要是表達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_禮儀
本文到此講解完畢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