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

鄒城:加快推動數字賦能 數字名企綻放光芒

時間:2023-08-13 01:20:45       來源:閃電新聞


(相關資料圖)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2日訊 走進榮信集團智慧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塊高清數字大屏,十余名工作人員在各自位置上有條不紊地操作,仿佛置身于一處高端IT行業控制中心,全然感受不到這是一家大型煤化工企業。大屏上各類指標、圖表、視頻等數據實時更新,每年數百億的產值在這里創造迸發,清潔能源、新材料等多條產業鏈在這里融會貫通,安全環保、能源管理等園區運營狀態在這里一圖總覽,背后支撐這一切的正是“榮信循環經濟產業園數據中心”。

該中心于2022年啟動建設,總投資1億元,是榮信集團聚焦行業前沿,依托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以智慧工廠加速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舉措,旨在打造智能、集約、綠色、創新的數字化平臺。目前,榮信循環經濟產業園數據中心已完成一期4200萬元建設,“恒信云”工業互聯網平臺、BI經營決策大數據分析、MES生產管理決策分析、三維數字化工廠等系統順利部署投用,通過數據運算、模型平衡等數字化手段進行生產組織的最優化調控,實現從‘業務數據化’到‘數據業務化’的運行模式轉變。在數據中心加持下,榮信集團內部建立起“鏈主+協同”管理新模式,高效統籌管控各生產分區,生產流程持續優化,生產效率顯著提高,整體人均效能提升21%以上,運行成本降低16%以上;集團外部匯聚多元數據資源,可以運用綠色低碳技術提供高效算力服務,實現各子公司的互聯互通、上下游全產業鏈融合貫通,現已輻射上下游及園區40多家企業、4500余家顧客及供應商。

今年3月,榮信循環經濟產業園數據中心被省大數據局授牌“山東省省級新型數據中心“,6月入選山東省首批產業鏈“數字經濟總部”入庫培育項目。“未來,我們將尋找更多場景,把員工從生產線上解放出來,把工藝管理做得更細,把數字化和生產管控結合做得更深,讓數字化、信息化助力集團更快發展。”山東榮信集團生產計劃部部長岳洋說。

榮信循環經濟產業園數據中心可以說是鄒城近年來加快推進數字賦能的一個縮影,與此同時,鄒城社會治理、數字政務、生態農業等眾多領域,也都在不約而同進行著一場深刻的數字變革。

“社會治理”平臺全面掌握市情民意。平臺下設社情民意、陽光信訪、風險防控、網絡輿情、網格為民5個板塊,構建起“統籌協同、上下聯動、運轉高效”新機制,今年以來處理市長熱線26759件、民生熱線1784件、網絡問政714件、市長信箱198件。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工具,制作事件熱力地圖,及時發現、科學分流、妥善解決群眾焦點矛盾,推動群眾滿意度持續上升。

物聯感知實現“智能管養”。開發建設鄒城市5G+數字交通智能管養平臺,匯聚公路、水運等12大類2.3萬余條數據。研發橋梁監測、積水監測等7個子系統,布設雷達水尺、GNSS接收機等40余臺物聯網設備,實時對道路基礎設施進行物聯感知和動態監測,一旦出現積水超標、路面沉降等問題,能夠第一時間預警,確保及時處置和人員安全,有效提升路網監測水平。

在農業生產領域,以友泓菌業為代表的一批食用菌生產企業友泓生物已完成“廠區高度機械化、生產流程自動化、核心控制智能化”的“三化變革”,機械化程度突破80%,在科技賦能生產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生產高效穩定。3臺自動碼垛機、9臺自動上架機、2臺定額抓取切割機等設備使用極大降低了人為失誤率,生產效率明顯提高;201個菇房全部配有可視化操作系統和智能預警系統,菌菇受損率大幅降低,生產穩定性全面提升。二是質量優化提升。智慧化菇房均配備可移動全角度加濕器、分層固定式藍光燈帶等設備,菌菇生長所需元素可實現精準供給;批量化、標準化的生產模式減小了產品差異,整體質量明顯提升。三是安全系數提高。整個廠區配有機械化設備374臺,智能環控系統及機械自動化設備不斷簡化操作流程,實現了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降低勞動成本的同時提升安全系數、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了減員增效。

珞石(山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擁有山東省規模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已建成國內首條同時滿足工業機器人和柔性協作機器人自動化裝配流水線,雙線并跑,實現37分鐘完成一臺工業機器人本體裝配,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年產量可達3萬臺。同時建有高標準產品測試平臺和高低溫測試中心,對每臺機器人進行惡劣環境耐受測試、高低溫運行測試等,每一個環節都滲透著珞石人恪守惟謹的匠心,對產品品質的極致追求。

鄒城市大數據中心主任張賓說:“數字時代已然到來。我們將牢牢把握數字中國建設進程,積極擁抱數字時代、發揮數字賦能,持續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行政府服務數字化改革、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為鄒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數據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 賈鑫 通訊員 姬翔 報道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