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界 >

焦點熱訊:“數智化賦能產業升級”現場參觀首站 | 萬事利:用技術改變紡織產業

時間:2023-03-31 16:52:24       來源:銀柿財經

“我是一個杭州人,對于本世紀初杭州絲綢產業的變革,有著深刻感受。當時杭州絲綢企業一度減少到了30多家,街上的絲綢店都不見了。萬事利能從困境中走出來,我非常敬佩。”面對萬事利(301066.SZ)董事長李建華,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合伙人俞文杰如是說。

上述對話發生在3月28日,“數智化賦能產業升級”現場參觀活動第一站——上市公司萬事利。該活動由中關村國睿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會主辦、浙江財聞傳媒科技有限公司(銀柿財經)協辦,除萬事利之外,還走訪了傳化智聯(002010.SZ)哈爾斯(002615.SZ)等上市公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萬事利展廳

28日下午,由學者、上市公司高管等組成的參觀團,來到位于杭州天城路的萬事利科技大廈B座,先后參觀了萬事利產品展廳和絲綢文化博物館,沉浸式體驗了絲綢文化的魅力,也更深刻領悟到,絲綢對于杭州這座城市非凡的意義。隨后,參觀團一行來到大廈四樓,與萬事利董事長李建華、董秘葉曉君等公司高管面對面座談。

“公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5年。20世紀90年代,受益于歐美市場對真絲服裝的喜愛,中國的絲綢行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不過,受到1997年金融風暴的波及,以及新興的化纖材料帶來的沖擊,整個絲綢行業面臨困境。”葉曉君向在座的聽眾公布了一組數據,“統計顯示,杭州最高峰時期有3000多家絲綢企業,到了2005年、2006年,僅剩下30余家。”

當更新服裝款式、提高產品質量拯救不了訂單、舊有路徑全都來到“死胡同”之際,萬事利該怎么發展?公司的選擇是“跳出絲綢做絲綢”。2007年以來,萬事利先后經歷了從產品制造到文化創造,再到品牌塑造、數智化發展的轉型之路。

“可以說,文化給萬事利的絲綢注入了靈魂,技術則是萬事利這么多年轉型升級過程中重要的支撐力量。”葉曉君總結道。

李建華也闡述了同樣的觀點,他指出,萬事利有兩條發展路線,一條是品牌線,目標便是將萬事利打造成為中國的愛馬仕;另一條線則面向整個紡織行業,包括在設計、生產等方面實現數智化升級。出生于1962年的李建華,2003年加入萬事利集團。如今,李建華還是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人,獲得過“全國繭絲綢行業終身成就獎”。

萬事利董事長李建華

在交流會上,李建華身穿麂棕色夾克,操著略帶口音的普通話,全程站立著與參觀團們交流。在絲綢行業深耕四十余年之后,李建華當下思索更多的問題,是整個絲綢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萬事利的營業收入中,超過一半來自絲綢文化創意品。不過,在李建華看來,禮品行業很難做大,萬事利想繼續發展下去,首先是要通過科技,克服絲綢作為服飾面料表現出的缺點,同時,在個性化定制方面要做到極致。在這之外,李建華還有更大的夢想:通過數智化改變整個紡織行業,憑借的便是萬事利的核心技術,包括AI設計、環保印花、色彩管理系統等。

李建華著重介紹了公司的環保印花技術。據其播放的一段視頻顯示,這項技術由萬事利耗時8年研發,可通過數字化的精準噴印,從而減少通過水洗去除多余染料的工序,達到節約污水99%以上,節約染料20%~30%的效果。它不僅可以用來印染絲綢,還可以應用到棉麻、絲、毛、再生纖維素纖維等面料上,是讓整個紡織產業實現印染免水洗、設備免清洗、零污染的顛覆性革新。

“環保印花技術為絲綢行業打開了天窗,在紡織行業也是革命性的創新,接下去我們應該會比較大面積地推廣這一技術。”李建華進一步表示,“我希望三到五年以后,我們的技術能夠覆蓋萬億規模的紡織產業。與需要慢慢培育的品牌不同,我們的核心技術或會攪動整個產業發生結構性變化,其給萬事利(公司本身)帶來的變化,或會比品牌更大。”

聽完李建華的介紹,東方盛虹(000301.SZ)信息技術負責人陳建新深有感觸,他說道:“雖然我們從事不同的行業,但萬事利對于技術的追求,對于解決行業痛點問題的執著,給予了我們很大啟示,我們回去會在這方面做一些反思。”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