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通訊員 張麗敏
新泰市谷里鎮西朱村位于谷里鎮西部6公里,共313戶826人,黨員28人,村“兩委”成員4人,土地1800畝。為突破集體經濟發展瓶頸,谷里鎮黨委引外力求突破、生內力促增收、抓聯合助發展,破解發展問題,村集體經濟從2021年底的10.85萬元提高到2022年底的50.73萬元,2022—2023年度被定為“示范”村,先后獲評泰安市文明村、“新泰先鋒”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引外力求突破。深化對標學習,集聚人才、資金等優勢資源,全力破解食用菌產業規模小、產量低的問題。對標先進“走出去”。在新泰市委、谷里鎮黨委的支持引導下,赴鄒城市“蘑菇小鎮”大束鎮觀摩學習,三下對標追趕村——浙江省溫嶺市新基村,學習食用菌大棚生態種植及深加工技術,組織西朱村“兩委”成員8人次參加大型食用菌論壇、食用菌栽培技術培訓3期,幫助開闊視野、明確思路。發展人才“引進來”。加入山東省食藥用菌創新聯盟,聘請省農科院食用菌首席專家萬魯長教授、山東農業大學馬洪兵教授等6名專家,通過“線上+線下”方式教技術、指路子,到村現場指導11次,提高科學化種植水平。資源力量“沉下去”。加大資源傾斜力度,市鎮整合中央財政扶持資金、第一書記項目資金、“萬村共富”行動扶持資金290萬元,打包投放至西朱村,推動食用菌種植規模從原有的30余畝林下種植,逐步發展為擁有49個日光棚、2個恒溫棚的食用菌產業基地。
生內力促增收。深挖產業潛力,著力破解產業鏈條短、效益低的問題,推動集體經濟轉型升級。發揮品牌效應。投資200萬元成立前北聚民共富有限公司,注冊“菌子之交”食用菌產品商標,產品先后參加泰安市“泰好吃”農產品推介會、新泰市農民豐收節等大型特色產品展出活動,同時在13個電商平臺、門店銷售,目前食用菌價格由3—4元/斤提高至6—8元/斤。創新種植模式。推行“食用菌+瓜果+蔬菜”輪作種植模式,充分利用羊肚菌種植空檔期,翻耕種植瓜果蔬菜,實現年畝產食用菌1000斤、瓜果6000斤、蔬菜6000斤,最大程度提高土地畝產效益。助推三產融合。圍繞食用菌產業延鏈補鏈,建設冷庫1座、購置3臺烘干機進行食用菌產品深加工,并與泰安市科研院所合作,研發松茸醬等深加工產品,發展食用菌采摘、蘑菇宴農家樂等項目,實現戶均增收5000元。
抓聯合助發展。充分發揮食用菌產業示范引領作用,探索資源聯享、產業聯建,推動周邊村抱團發展、共同富裕。結對幫促共提升。與“強基”村西南佐村結為幫扶對子,針對西南佐村產業弱、集體窮的問題,開展座談交流、實地參觀學習等活動7次,“訂單式”指導西南佐村種植食用菌30畝,助力西南佐村集體增收6萬余元。跨村聯建共發展。依托村黨組織“跨村聯建”,聯合周邊3個村成立西朱片區聯合黨委,統一規劃流轉土地500畝發展食用菌種植,產業規模由年產30萬斤提高至年產100萬斤,有效提升市場份額、推動聯建村共同富裕。提供就業共致富。依托前北聚民共富公司,廣泛收集聯建村內閑散勞務、用工需求等信息,為村民就業牽線搭橋,開展“助農共富”行動,對接農資廠家23個,實現用工精準對接,帶動當地150余村民就近就業,人均增收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