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 >

基金高凈自購率再現 權益投資是主方向

時間:2022-10-24 09:48:5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來源:中國基金報


(資料圖片)

滬指考驗3000點,資管機構密集發布公告,拿出“真金白銀”自購旗下權益類產品,國慶節后累計有26家基金、券商資管機構自購總金額超18億元。而從近十年的情況看,基金凈自購率較高時,多是股市階段性低位。

自購多在市場低點

權益類基金是自購主方向

從基金管理人凈自購率(凈自購金額在權益類基金規模占比)與偏股混合基金指數走勢對比來看,2012年以來,基金在遭遇發行遇冷、凈自購率較高時,往往都伴隨著A股市場的階段性低位。比如,2015年下半年股市調整后的自購、2018年年中的自購,2020年的自購潮,以及2022年一季度較高凈自購率出現后,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都很快見底,并迎來較好的長期賺錢效應。

談及基金自購與市場行情的關系,北京一位績優基金經理分析:首先,公募基金自購潮往往發生在市場下跌或者市場底部時期,通過自購來穩定投資者和市場信心,對資本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第二,權益自購金額比例上升,核心原因在于基金公司對權益市場后市持續看好,中長期具備較佳的配置性價比;第三,公募基金積極自購,是市場步入階段性底部的參考信號,但股市見底還需要考慮估值、新股破發、上市公司破凈等諸多因素。

該績優基金經理坦言,市場行情并不會因基金自購頻繁而改變原來的運行趨勢。但從基金自購的行為分析,從某種程度上說明當前市場點位已經步入合理的估值范圍之內,股市再往下調整的空間或許已經不大了。

從自購資金的投向看,目前權益類基金仍是自購投資的“主方向”。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2日,今年以來基金公司自購金額合計65.62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自購36.09億元,占比55%,創2016年以來最高比例,權益類基金也是各家基金管理人自購的主流產品類型。

做好逆向投資和長期投資

從自購投資權益市場的時機來看,嘉實基金成長風格投資總監姚志鵬表示,市場總體處于下方有估值與流動性支撐的階段,衡量整體市場估值狀態的股債收益率差、權益風險溢價等指標,均與4月底的底部狀態非常接近,現階段估值具備極強吸引力。雖然短期外部宏觀環境充滿挑戰,但不能忽視結構性產業趨勢,以及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后續能夠持續增長的行業中的優秀企業,可能會隨著業績持續釋放迎來上行機遇。

博時基金認為,政策暖風下,A股結構性行情可期。四季度是前期一攬子穩增長政策見效的黃金期,國內經濟復蘇的概率在提升,疊加“資產荒”的大環境,權益市場仍將處于友好的運行環境。從中長期維度來看,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趨勢不變,A股的機會大于風險,受益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行業具備不錯的配置價值。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分析,中國經濟增速雖遇阻礙,但不改向好趨勢。此外,股票估值有效修復,部分行業估值處于中低水平,上證指數經歷一波下跌,現已位于主要支撐關口,有做多的需求。權益類資產價值中長期可期。

業內人士表示,從各家機構投資者自購的行為和時點來看,對普通投資者做好權益類投資也有啟發。

匯成基金研究中心認為,權益市場有短期高波動,長期高收益的特點。投資者可以嘗試帶持有期的產品,平滑市場短期波動,減少不必要的焦慮;其次,投資者可以通過定投等方式進行基金投資,避免高位入場套牢的風險;最后,明確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產品。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標簽: 基金管理人 基金公司 基金經理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