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持有期基金產品密集面世。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以前全市場僅有37只持有期基金產品,隨后此類產品邁入快速發展期:2020年全年,市場增加持有期基金產品187只,而2021年、2022年市場分別增加411只、309只產品。截至2023年4月17日,今年已有超90只帶有持有期的產品上報,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多。
(相關資料圖)
記者采訪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公募基金近年來對布局持有期基金有所偏重,且未來有進一步加大布局的趨勢。不過,當前持有期基金仍屬小眾,如何提升投資者的持有體驗仍是公募基金的重要課題。
全市場持有期基金
產品數量近千只
近年來,隨著資管新規實施及理財產品剛兌逐步打破,以偏債混、二級債基為代表的“固收+”產品憑借相對穩健的投資特征,滿足了較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投資需求。2021年以來,“固收+”產品規模和數量顯著增長,其中,產品開放形式以持有期模式為主,持有期限從3個月到2年不等。同期,主動權益類產品也出現了較多持有期模式,旨在幫助投資人獲取長期回報,避免因市場短期波動,持有人頻繁操作造成實際投資損失。截至4月14日,全市場已成立的持有期基金產品接近1000只。
持有期基金之所以持續被基金公司大量布局,主要是由于其產品設計能夠讓投資者和基金公司實現雙贏,且符合監管趨勢。
對于基金經理而言,民生加銀基金產品研發部總監王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震蕩行情下鎖定較長時間能減少日常贖回沖擊,規模相對穩定,可以更從容地執行中長期投資策略,降低市場短期波動的干擾,從而提升組合投資勝率。”
對于投資者而言,博時基金對記者表示,“持有期產品主要通過持有時間的限制,幫助持有人提升最終長期盈利體驗,解決‘基金賺錢而持有人不賺錢’的問題。”
對于監管層面而言,富國基金對記者表示,“持有期產品的開發也是對監管政策的積極響應。2022年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鼓勵中長期資金入市、鼓勵行業機構開發各類具有鎖定期的基金產品。”
流動性安排
更加合理靈活
相比此前市場熟知的定開基金,持有期基金有其獨特的優勢。王濤分析稱,“從流動性角度來說,持有期模式對基金持有人的流動性安排更加合理靈活。傳統的定期開放基金及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須在兩個封閉期之間的開放期內才可申贖,對申購和贖回的時間有嚴格的限定。而持有期模式介于定期開放和普通開放基金之間,持有期鎖定過后就可以隨時贖回。持有期模式對最短持有期的設置,避免了投資者未及時申贖而只能再等一個封閉期的麻煩。”
在多家基金管理人看來,持有期模式能夠使管理人更好地踐行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理念,提升基金長期收益的概率。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目前布局持有期基金產品較多的基金公司有博時基金、富國基金、廣發基金、鵬華基金和招商基金,持有期基金產品(各份額分開計算)均超過40只。
“基金公司布局持有期基金對于基金公司和投資者而言是‘雙贏’,未來大概率還會加大布局持有期基金力度。”恒生前海基金權益投資總監祁滕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近年來新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也多有布局持有期產品,持有期模式對于初期的規模穩定性有較大幫助。”富國基金稱。
“未來基金公司應進一步加大持有期模式產品的布局。”博時基金表示,持有期基金有助于培養投資者長期投資的習慣,有助于資本市場和長期客戶資金形成良性循環,幫助投資者提升投資體驗。
不過,一些明星基金經理掌舵的持有期基金成立以來收益欠佳,引起市場關注。“目前市場分化明顯,風格切換也很快,未來發行的持有期基金產品將會更追求穩健的超額收益,提升投資者的持有體驗。”祁滕建議,投資者在購買封閉式基金、持有期基金前,需要關注產品的適配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選擇合適的產品,最大程度發揮持有期產品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