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網財經6月12日訊(記者 杜丁)慢阻肺是一種高發于老年群體的常見慢性氣道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疾病負擔的“四高”特點,已成為我國第三大單病種死因。
日前,中日友好醫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楊汀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國慢阻肺總患病人數約1億人,但是卻有64%的公眾對慢阻肺“完全不知道”,僅有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
據介紹,慢阻肺早期癥狀比較隱匿,多數情況下只有肺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出現呼吸道癥狀時患者才會有所察覺,就診時肺功能已減退30%-50%,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楊汀教授強調,慢阻肺雖然不可治愈但是可干預性很強,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能夠有效延緩疾病進展、降低疾病負擔。
資料顯示,我國65%的慢阻肺患者曾發生過急性加重,急性加重高危人群約50%,平均每年急性加重3次,每次加重都將對肺功能造成不可逆損傷,對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命造成極大威脅,給患者及其家人帶來沉重的身心及經濟負擔。
楊汀教授表示,慢阻肺患者即使確診,也常因不規范用藥、無法堅持長期管理導致疾病進展迅速,發生病情急性加重,甚至失去生命。“除了隨訪期間與患者的溝通以外,慢阻肺管理工具將幫助醫生實時監測患者健康水平與用藥規范情況,通過數字化工具實現遠程醫患互動,培養患者每日用藥習慣、建立起長期規范治療的理念,即便無法面對面也能便捷地管理疾病進程。”
去年更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議2023年版(GOLD 2023)》新增了降低慢阻肺死亡率的治療干預措施,明確指出三聯吸入療法可以降低慢阻肺死亡率。
葛蘭素史克(GSK)副總裁、呼吸業務部負責人余錦毅表示,多年來,GSK通過慢阻肺學院項目提供覆蓋全國的慢阻肺領域專業學術交流平臺,為基層醫生量身打造定制化培訓,旨在提高全國臨床醫生對慢阻肺的正確認知與診療水平。在患者管理方面,GSK和國內外的專家共同開發急性加重風險識工具CERT卡片,以幫助患者更快速簡便地識別急性加重信號。“同時,我們通過發放吸氣風流速儀、手口訓練器等呼吸相關醫學教具,輔助醫生對患者裝置選擇做出正確評估,以確保不同患者用上更適合的裝置,從而最大化臨床獲益、實現疾病控制。在各方努力下,終有一天能夠減輕我國患者呼吸之痛、共克呼吸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