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 >

江蘇淮安打造律師公益法律服務品牌 以品牌建設推動行業發展 當前動態

時間:2023-06-15 16:38:58       來源:法治日報

“參加活動意外受傷,誰來承擔責任?”“知道‘離婚冷靜期’意味著什么嗎?”在江蘇省淮安市“民法典進家庭”暨“守護花開”百場普法宣講進鄉村活動現場,宣講人拋出的一連串問題令現場群眾聽得興致盎然。

近年來,淮安市高度重視律師行業公益法律服務品牌建設,堅持以品牌建設推動行業發展、以品牌影響提振行業形象的工作導向,通過擴大服務領域、規范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等途徑,打造了20余個有影響力的公益法律服務品牌。“守護花開”“同心格桑花”“幗彤之家”等5個品牌成功入選省律師公益法律服務品牌。


(資料圖片)

豐富載體有“深度”

“您好,請問是律師嗎?我有個問題想咨詢……”正在淮安市12348法律服務熱線服務的律師秦香茹接到了貨車司機鄧師傅的求助電話。鄧師傅將一車貨物運至目的地后,收貨方卻既不肯接收貨物,也不愿支付運費。

秦香茹一邊耐心平復鄧師傅焦急的情緒,一邊詳細了解具體情況,提出針對性法律意見,還主動與鄧師傅加了微信,幫助鄧師傅順利完成了貨物裝卸、溝通協商、證據留存等一系列工作。“我非常信賴秦律師,后期如果要打官司,還請秦律師幫忙。”鄧師傅感動地說。

據悉,淮安市通過開辟線上服務通道等方式,積極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滿足群眾法律需求。該市積極組織律師參與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值班值守,志愿律師達126名,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700余件,841名律師擔任村(社區)法律顧問,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70余起。依托“守護花開”“洪小蟹說法”等抖音平臺,開設“小微企業法律服務月”“個體工商戶服務月律師專場法治講座”等公益普法直播節目,點擊量突破3萬人次,點贊數超15000人次。

服務大局有“溫度”

淮安將律師行業公益法律服務融入地方發展大局,積極策應營商服務、鄉村振興等各項工作部署,成功打造“律動淮安”法律服務品牌,選派兩名律師赴西藏開展法律志愿服務,累計參與當地黨委政府重大涉法事務論證12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8起,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110余人次,開展普法宣傳覆蓋6000余人次。

淮安市司法局發布“紅律護新融十條”,遴選30位骨干律師組建紅律護新服務團,實地走訪新業態企業50余家,開展“法治體檢”25場次,提出法律意見建議32份,排查法律風險點11個,并從組織、需求、隊伍、服務等10個方面切實幫助樓宇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解決實際法律問題。

拓寬領域有“廣度”

“請一定要幫幫我的孩子……”李敏(化名)與前夫離婚后,兩個孩子的撫養權歸屬前夫,但前夫經常打罵孩子。李敏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指引下,找到了漣水縣幗彤之家維權協會,希望能要回孩子的撫養權。協會負責人水燕平律師接手此案后,查清了其實施家庭暴力的相關證據,法院最終將兩個孩子的撫養權歸還給李敏。

近年來,淮安市律師行業聚焦中心發展大局和基層群眾需求,不斷拓展法律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幗彤之家”建立“服務需求+婦女兒童社會組織認領+志愿服務”機制,開設“幗彤普法云課堂”“幗彤公益說法”等多個有影響力的特色欄目,幫扶婦女兒童280余人次,辦理相關法律援助案件500余起,回訪好評率100%。

其中,“蝦都法務”品牌研發智慧機器人、自助法律服務網絡平臺等新形式服務載體平臺,無縫對接司法行政各項功能業務,方便群眾獲取自己想要的優質法律服務。“百群萬家 智慧法務”品牌充分運用“互聯網+”現代信息技術,建立115個村(居)法潤民生微信群,由115位駐村(居)律師群主擔任“法律保姆”,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真正實現“微信在手,找法不愁”。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