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

江蘇:環保“黑科技”守護太湖碧水_江蘇頻道

時間:2023-08-05 10:30:35       來源:新華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網南京8月5日電(記者劉巍巍)無人機巡查,讓三無船只無處遁形;采用新型清淤船,將底泥清除率提高到96%以上;排污技改,讓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應分盡分”……在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中,江蘇多地運用環保“黑科技”,守護太湖碧水。

蘇州市虎丘區通安鎮金墅水源地位于北太湖,這里既有秀美的太湖水,又有成片的水稻田,風光旖旎。然而,在沿太湖區域的蘆葦蕩里,常有非法捕撈的三無船只藏匿其間,破壞太湖水產種質資源,污染太湖水環境。近日,當地開展聯合執法行動。

“太湖那么大,我們怎么知道三無船只在哪里?”整治現場,船工疑惑地詢問執法人員。以前,摸排三無船只可謂“人在岸上走,船在水里游”,費時費力,遇到蘆葦蕩、野生水草時,往往無法靠近查看,導致“漏網之魚”。

“不用擔心,我們有秘密武器,我指哪兒,您打哪兒。”執法人員自信滿滿地說。原來,聯合執法行動之前,通安鎮農村工作局人員已使用無人機進行了排摸。在航拍鏡頭下,通安鎮4公里多的太湖岸線一覽無余,三無船只全部現形。很快,24條三無船只(浮板)被清理。

夏日炎炎,常州市新一輪太湖生態清淤工程如火如荼,湖底清淤疏浚連續12小時作業。在距離岸線15米處,清淤船氣泵深入水下,一舉將淤泥吸入排泥管。

“這是我們最新引進的氣動吸泥泵生態清淤船,清除湖底流泥更精準。”常州市武進區水利局局長周文彬說,該區探索以環保型絞吸式挖泥船為主、氣動吸泥泵生態清淤船為輔的清淤方式,不僅避免了施工過程中因挖掘造成二次污染,還有效杜絕了“逃淤”現象,底泥清除率達96%以上。

底泥清淤可以降低太湖氮磷釋放總量,改善太湖水環境。按照計劃,常州市新一輪太湖生態清淤工程將分三期實施,確保到2025年底完成清淤總量萬立方米。

在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光大水務(江陰)有限公司石莊污水處理廠,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應分盡分”的腳步正在加快,相關提升改造工程進入通水調試階段。

負責工程的光大水務(江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偉江介紹,以前附近小區的生活污水與園區的工業污水混在一起處理,影響處理效能和安全穩定運行水平。此次技改將原有的生活污水通過管道引至其他城鎮污水廠處理,實現工業廢水集中處理排放。新上的工藝和裝置還減少了水體排放的污染物總量,有助于太湖流域整體水質的改善。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太湖水質持續改善。上半年,太湖湖體平均水質為Ⅳ類,綜合營養狀態指數為,處于輕度富營養狀態。湖體總磷濃度為/L,同比持平,總氮濃度為/L,同比下降%。江蘇近期出臺的《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明確,到2025年,太湖湖體水質實現“穩Ⅳ爭Ⅲ”,到2030年,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太湖湖體水質達到Ⅲ類。(完)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