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

美俄會否在尼日爾發生直接沖突?丨看天下

時間:2023-08-06 13:16:04       來源:金羊網

美俄在另一個戰場上的沖突風險正在升級。

7月26日,西非國家尼日爾發生政變,總統衛隊的部分軍人扣押了現任總統巴祖姆,隨后宣布成立保衛祖國國家委員會,并接管國家事務。


(資料圖)

政變軍人聲稱政變原因是國家安全局勢惡化、政府治理不力。

目前不知道尼日爾政變是否有外部勢力支持,但是,西非國家與美法俄等國的歷史與現實利益糾葛再次被放大,甚至有分析擔心美俄是否會在這里發生直接沖突。

這有一個歷史和現實背景。

過去十幾年,西非的恐怖襲擊泛濫,國際社會不少力量參與到西非反恐。特別是曾經將西非作為殖民地的法國,其投入更是比較大。而尼日爾是法國反恐合作的重要據點,法國目前有1500名軍人派駐在尼日爾。此外,美國近年來也在西非地區參與反恐,派出了大約一千名士兵駐扎,美國還在尼日爾建有兩個基地。

美國《新聞周刊》網站8月3日刊登題為《美俄將在尼日爾發生直接沖突嗎?》的文章,作者喬·杰克遜就表示:“尼日爾一直是美國在非洲薩赫勒地區的重要盟友,該國最近發生的政變引起了西方觀察家們的擔憂,尤其是考慮到俄羅斯在尼日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是的,俄羅斯的影響在這個地區確實有所擴大。

這里再說一下尼日爾的地理位置。尼日爾所處的薩赫勒地帶,西起大西洋,東抵紅海,自塞內加爾北部和毛里塔尼亞南部,東經馬里中部、布基納法索北部、尼日爾南部,直到乍得中部。這里是黃沙漫漫的不毛之地,薩赫勒地帶亦淪落為世界上最貧瘠的地區。但是,在這片干熱荒寂的土地下面卻蘊藏著豐富的資源。石油儲量為99億噸,天然氣儲量達5萬億立方米,鐵、錳、銅、鉛、鈦、鈾、金剛石、白金、錫等儲量也十分豐富。

所以,這里長期是西方爭奪的重點地區,但是,近幾年西方國家失去了一個又一個薩赫勒國家,比如馬里、幾內亞、中非共和國、布基納法索等都先后爆發政變,推翻了親西方的國家政權,然后和俄羅斯建立了牢固的關系。

此番尼日爾政變,盡管克里姆林宮官員呼吁尼日爾保持冷靜,但媒體報道,在上周末尼日爾首都尼亞美發生的支持政變的抗議活動中,許多參與者舉著俄羅斯國旗,高呼支持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口號。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私人武裝瓦格納集團最近幾年在西非非常活躍,馬里和布基納法索前兩年發生政變后,軍方控制的過渡政府均與瓦格納有較多合作。瓦格納不僅幫助他們培訓軍隊,也與他們合作反恐、平定國內動蕩。

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屆俄非峰會上,由于局勢動蕩的關系,尼日爾沒有派人出席峰會。但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他尋求加強與非洲的關系。在暫停與烏克蘭的黑海糧食協議后,他承諾將向非洲國家免費提供糧食。

雖然目前沒有信息能表明俄羅斯在尼日爾政變中扮演了任何角色,但7月30日,土耳其一份報紙曾分析,尼日爾新當局可能傾向于與俄羅斯合作,這引起了西方的恐懼,因為西方正在失去薩赫勒地區的最后盟友。

對于美法俄在尼日爾甚至西非影響的“一退一進”,不少輿論開始擔心外部勢力可能會在此發生直接沖突。

目前看,雖然這種可能性還比較小,雙方都不會希望卷入其中,也沒那么大的心力去再開辟新的戰場,但是也不能排除意外事件的擦槍走火。

不過,美國還是有專家認為,俄羅斯可能會利用尼日爾的局勢,“我們應該避免過分夸大俄羅斯在非洲國家煽動政變中的作用,但我們也需要謹慎,不要低估莫斯科利用它所認為的不是危機而是機會的事件投射影響力的能力。”

所以,如果西方國家支持西共體,而“俄羅斯通過瓦格納集團的力量支持尼日爾,這將導致局勢大幅升級”。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撰文 | 冷爽

圖片 | 視覺中國等

責編 | 林麗愛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