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8月15日)大盤全天探底回升,但三大指數仍收跌,兩市成交額7065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354億。截至收盤,滬指跌%,深成指跌%,創業板指跌%。
(資料圖)
板塊方面,SPD、供銷社、證券等板塊漲幅居前;傳媒、TOPCON、貴金屬等板塊跌幅居前。
千億白馬遭“業績殺”
今日千億白馬股晶科能源又現“業績殺”,收盤大跌超11%,成交金額超14億元。消息面上,晶科能源周一晚間披露2023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億元,同比增長%;實現歸母凈利潤億元,同比增長%。
北向資金:210億抄底“績優股”
雖然晶科能源業績大漲遭遇市場負反饋。但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不少中報業績高增長個股還是獲得了北向資金的青睞。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今日發稿,在中報凈利潤增長率超20%個股中,7月至今獲得北向資金凈買入的共計有106只,總金額超210億元。
具體來看,貴州茅臺排名第一,北向資金凈買入超75億元;興業證券排名第二,北向資金凈買入超11億元。
宇通客車、國元證券、中泰證券、安井食品、浙商證券、長城證券、東方證券、同仁堂、康緣藥業、思源電氣、焦點科技等個股北向凈買入額在億元至3億元之間不等。
機構后市展望
對于A股后市研判,機構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中信證券表示,政策預期落差、宏觀數據觸底、外部因素擾動疊加快速冷卻市場情緒,但政策不斷發力、經濟觸底回升、盈利拐點將現的大方向依然明確,政策落地速度低于市場預期,當前已落地政策只是一系列政策的起點而非終點,其它增量政策將有序落地,預計地產政策整體力度不會弱于預期,而活躍資本市場的政策將先易后難,美國限投令實際落地弱于之前的媒體報道,對流動性影響僅限于相關行業的一級市場增量部分,A股依然處于年內第三個做多窗口期,短暫波動帶來入場良機,建議繼續圍繞地產、科技、能源資源三大產業主題布局。
國盛證券研報顯示,底部拉鋸是熊牛第二段的常態:我們的庫存周期進入第2階段——預期、價格回升,庫存仍在回落。第二階段可以視作估值驅動向盈利驅動的過渡期。既不同于第一段的大開大合的拔估值,也不同于第三段估值-業績共振,底部拉鋸、僵持,不看“預期”看“現實”是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征。一動不如一靜,以中期思維應對短期波動:指數不會是一蹴而就式的,需要保有耐心等待基本面漸次好轉。結構上,以紅利資產作壓艙石,低位順周期為矛,同時兼顧中報業績。
廣發證券研報顯示,A股仍在修復市。短期擇優困境反轉,中期堅持杠鈴策略。我們維持“政策底”判斷,短暫的空窗期加大市場波折,但在經濟修復底色不足的背景下,相信接下來政策的密度(改善ERP)和力度(改善EPS預期)都會提升,從而吻合政治局會議所述目標。當前行業配置:短期困境反轉,中期杠鈴策略。(1)困境反轉兩條線索更為均衡,riskon主力品種(地產、券商)、存貨增速底部疊加收入已經改善的行業優選出口韌性(家電、通用機械、汽車含重卡);(2)杠鈴策略一端是數字經濟AI+:光模塊、服務器、半導體;(3)杠鈴策略另一端是高股息“中特估”,低估值&高股息率&高自由現金流:石油石化、電力。維持港股“天亮了”,配置行業關注riskon機會。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