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高咪
本周,我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綠色出行周”活動,倡議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和市民出行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呼吁市內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向社會開放共享停車位,免費停車。一時間,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綠色出行、低碳出行,綠色之風吹拂古城安陽。
/format/jpg">
市民乘小綠出行(資料圖)
“綠色出行周”提倡綠色生活方式,為市民踐行綠色出行帶來正能量,這一舉措值得點贊。近年,隨著市民的環保意識逐步提升,綠色、環保、健康的出行理念深入人心。如何讓這一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讓綠色出行常態化、持續化,真正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還需要我們繼續努力。
織密城市綠色交通網,打牢硬件基礎。從傳統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從公交出行到新能源出租車、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自行車等,我市不斷優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市民出行更加便利化、綠色化、個性化。人性化的綠色交通設施不僅為市民帶來優質服務,而且還能引導人們的出行行為。例如,我市推出的掌上公交,市民在手機上就能查看線路班次、到站點時間,出行變得更高效、智能、便捷。所以說,搭建起無縫銜接、覆蓋全面的綠色交通網,促進綠色出行友好環境建設,是提高城市綠色出行水平的重要一環。
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優化良好軟環境。綠色出行是生活習慣,也是社會文明風尚的體現。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要發揮好率先垂范、示范引領的作用,爭做綠色出行的先行者,帶動更多人行動起來。要營造綠色出行的氛圍,除了要加強相關宣傳和引導外,還要讓綠色出行優先形成社會規范,使綠色出行者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可和良好的社會形象,引導人們將綠色意識轉化為社會共識和集體行動。
綠色出行,貴在主動,成在持續。設施完善、科技加持為人們綠色出行帶來可能,而要真正變成現實卻依賴每個人的具體行動。只有人人踐行、人人參與,將綠色出行理念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出行行為中,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才能攜手共建綠色低碳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