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30日電 (記者 宋宇晟)“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處于潮頭時,我們不能僅僅把自己定位為粉絲,不能僅僅做其他項目的追隨者,要培育明星項目,應該成為定義舞臺和定義明星的一方,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創新生態位。”
【資料圖】
近日,在2023中關村論壇“人工智能開放生態建設”平行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開源發展委員會主任王懷民這樣指出。
在他看來,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就應該把目光放在搭建平臺上,即建立起人工智能開源創新的新平臺。
“我用一個大劇場作比喻,我們要提高生態位,必須打造這樣一個舞臺,還要在劇場演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劇目。”
王懷民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是一次機遇,而打造開源平臺則是推動技術創新發展的手段。
他將開源比作“能夠形成一個大家都可以復制的種子”。“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對未來變化的理解產生新版本,來適應外部環境,再由環境來評價,然后再迭代,不斷地進行開發。”
王懷民解釋,這樣的新版本并不是由某一家企業獨自完成,而是由包括一些創新企業在內的全社會參與者一起推動。
他認為,在人工智能應用還不甚明了的當下,開源更具有競爭力,是一個可以有效地吸引開發者,定義未來消費者的低成本創新模式。
2023中關村論壇“人工智能開放生態建設”平行論壇 論壇供圖值得一提的是,當日在論壇中通過視頻致辭的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梅建平也指出,2017年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已將“開源開放”作為基本原則寫入了規劃。
梅建平同時表示,希望人工智能企業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加強資源的開放共享,促進全社會的創新協作。科技部將加強統籌,做好頂層設計,提供政策和資源等保障,以科技促進智能社會、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完)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