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由新華網主辦、新湖財富協辦的“中國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ESG藍皮書發布會”在京舉行。發布會以“躬身踐行 共融新生”為主題,邀請來自研究機構、行業協會、公益組織、知名企業、媒體機構等百余位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ESG最新理論研究成果、實踐經驗及建議,凝聚各方智慧,推動我國財富管理行業ESG指標體系建設,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資料圖片)
新華網董事、副總裁楊慶兵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在我國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踐行ESG理念作為實現目標的主動選擇。對于財富管理行業、企業來說,遵循國家大政方針,落實政策和監管導向,通過專業、可持續、負責任的投資活動形成高質量資本,不斷為利益相關方創造價值,才能從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自身的長遠穩健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在主題演講中指出,研究估值體系的中國元素,意在做出增量貢獻,有兩大要點:一是必須要深刻地學習借鑒現有估值理論體系;二是必須要有寬廣的包容精神。研究中國元素對估值理論體系的影響,不是要構建一種獨特理論去否定其他理論,而是對估值理論做增量貢獻,貢獻出中國的制度/中國的視野/中國的元素的價值。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莫萬貴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在綠色金融、轉型金融、普惠金融方面,我國在國際上處于第一梯隊。ESG應該借鑒經驗,發揮優勢,將綠色金融、轉型金融、普惠金融和ESG的相關指標、投資規則要求等結合,在國際交流合作中,提出中國方案。我國應積極傳播ESG投資與低碳轉型發展的中國經驗,在2022年與歐盟共同發布的《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的基礎上,繼續推動ESG等可持續發展投資標準的接軌互認,積極參加相關國際交流與標準制定,提升我國在ESG投資領域的影響力和認可度。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副秘書長王海靜在致辭中表示,推動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踐行ESG理念,促進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乃至各行業在ESG領域高質量發展,進而推動ESG由概念到共識、到實踐的發展,是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的具體行動,更是推進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公益慈善行業關心的重要話題。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基因里鐫刻著人文關懷、可持續發展、利他主義、長期價值等ESG理念主張倡導的核心要素。通過專業的公益策劃、公益執行協助企業踐行ESG理念,是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使命。
新湖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曲光在致辭中表示,ESG是當下的熱點,也是未來的方向。無論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還是財富管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角度看,ESG都是必備要素。在財富管理領域,ESG不僅在資產配置過程中承擔著“篩選器”和“加速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推動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踐行投資者教育,讓投資者更加理解風險與收益的匹配,了解金融本質是風險定價這一特性,讓投資者更加成熟、更加理性地做好投資選擇,這樣真正讓具有長期戰略定位、發展潛力、具備社會責任感的機構脫穎而出,更會推動整個行業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更加合規健康地發展,更有抗擊風險挑戰的韌性,從而加速財富管理,尤其是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對《中國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ESG藍皮書》進行了詳細闡釋。
該報告指出,隨著ESG理念從國際到國內的深入發展,ESG發展理念的踐行成為評估企業價值和成長性的重要考量。在全球氣候、環境、資源挑戰愈發凸顯的背景下,履行更多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新形勢下對企業的內在要求,ESG標準評價體系今后勢將成為度量企業價值的標尺。
連平表示,ESG理念的實質是更為廣義的公司治理框架,涵蓋了企業內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全部要素,是企業對適應社會環境變遷的治理實踐的總結。ESG理念可以作為財富管理機構制定長期戰略的方法論,踐行ESG,引導資金投向可持續發展產業和領域,有助于經濟高質量發展。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綠色金融合作委員會主任、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在點評時指出,報告針對中國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這一細分行業,兼顧本土和行業因素,對ESG相關概念和評價方法進行了重新界定,并通過案例的方式進行論述。該報告圍繞目前ESG相關體系和評級標準存在的問題,結合我國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提出了系統的解決方案,對我國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踐行ESG理念有重大指導價值。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所長翟立宏在點評時稱,報告不僅全面梳理了國內外ESG標準體系、監管政策,深入分析了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和ESG業務的類型及特性,參考借鑒了國內外權威評級機構的評價體系,參考資料來源廣泛,數據真實可靠,而且通過結合相關機構的自身優勢,創新性地構建出全方位的風控機制,優化了多層次的投資者教育體系,有助于引導投資者識別風險、樹立正確投資理念。報告實踐意義較強,可為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參考模板。
責任編輯:王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