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暗紋東方鲀體色鮮亮,重205克……”7月28日,位于海安濱海新區的江蘇中洋集團長江珍稀魚類繁育中心內,科研人員正在對孵化池內的魚種進行抽樣測量。與這批正在池中歡快游弋的暗紋東方鲀同時繁殖的魚種已于今年4月份投放到養殖池中,還有一個多月就可大規模上市。
“過去需要跨年度養殖的暗紋東方鲀,如今已實現魚種春季下塘、成魚秋季上市。”中洋集團副董事長朱永祥自豪地說,6月29日,這一項由集團主導參與的《暗紋東方鲀抗寒新品種選育及產業化體系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資料圖片)
暗紋東方鲀,俗稱河豚,因肉質鮮嫩深受江浙食客喜愛。作為暖水性魚類,暗紋東方鲀具有洄游性,春天從大海逆流而上;秋天過后,進入深海過冬?!鞍导y東方鲀耐受不住低溫,而且要培育2年才能上市?!敝醒蠹瘓F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涂翰卿說,人工養殖伊始,工作人員在冬季需要借助鍋爐給大棚升溫,維持水溫在16攝氏度以上。
推廣暗紋東方鲀較大規模養殖,必須要攻克育種耐寒難題。中洋技術人員把種質種苗培育放在首位,通過采用群體選育,漸進式改變環境溫度壓力,逐步培育暗紋東方鲀耐寒性,再選擇最有耐寒性的暗紋東方鲀作為親魚,經過連續8代成功培育出了“中洋1號”。
“‘中洋1號’推動養殖周期縮短一半,養殖成本降低60%以上,養殖成活率提高30%以上。”涂翰卿介紹,“中洋1號”人工繁殖工作提前一季,即意味著早出苗一季、早下池一季、早應市一季,相當于牢牢把控了河豚魚的生產節奏,掌握了產業主動權。
依托長江特色魚類種質資源保護和發展重點實驗室,在上海海洋大學陳良標教授指導下,中洋集團通過分子標記具有耐寒屬性的暗紋東方鲀,從基因層面破解其耐寒的秘密。通過“表型+基因型”雙管齊下,目前已成功培育出在4.6攝氏度存活的暗紋東方鲀。
在水產養殖中,細菌感染是常見問題,會導致魚類健康問題和產量下降。中洋集團旗下的亢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內,研發人員正對鱸魚體內提取出的抗菌肽進行檢測?!拔覀儚镊|魚分離出這種肽類物質,通過基因重組的方式規模化生產,預計今年9月份應用于市場?!惫靖笨偨浝碇煨蛮i介紹,提取的抗菌肽可替代抗生素在水產、畜禽養殖中的應用,助力食品安全。
早在2013年,中洋就開始關注抗菌肽產品的前沿研究,與國內十余家科研院所達成合作,成立了一支以博士、碩士為主導的科研團隊。“目前,公司抗菌肽研發初見成效?!敝煨蛮i介紹,實驗室同等條件下,被細菌感染的鱸魚在投喂中洋抗菌肽30天后,存活率達到84.5%,反之存活率只有13.3%;在生長速度方面,投喂抗菌肽的鱸魚生長速度快20%至25%。
科技賦能,幫助珍稀魚類成群結隊“游”進市場。在中洋魚天下公司生產車間,一箱箱生鮮預制菜產品從出貨傳送帶上不斷輸出。魚肉如何保鮮?中洋集團副總裁劉大勇介紹,中洋采用規模化液氮速凍、氣調包裝設備系統,推動河豚等制成的預制菜銷往全國100多個城市酒店、生鮮菜場?!昂与喽加猩矸葑C號,一魚一標一碼,全程可追溯。”劉大勇介紹,今年春季新推出的三鮮系列市場表現亮眼,單河豚一個月就賣出20萬份。
4月21日,江蘇中洋河豚魚養殖基地通過農業農村部“河豚魚全國全產業鏈標準化示范基地”驗收;7月中旬,中洋集團成功獲批農業農村部長江特色魚類種質資源保護與發展重點實驗室……一條魚頻頻掀起科創“浪花”,合力奏出“科技興漁”華美樂章。
記者 丁宏波
通訊員 徐蓓 李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