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我國農村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村物流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為農資產品、農特產品運輸提供了有力保障,也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支撐。在新疆,自去年12月印發《自治區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以來,全區加快彌補農村物流短板,計劃到今年年底,村級郵政快遞服務站基本全覆蓋,實現全區鄉鄉有網點,村村有服務,農產品運得出、消費品進得去的目標。
然而也應看到,我國農村物流還存在部分地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利用效率較低、服務品質不高等短板,需要持續寫好農村物流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筆者認為,加快補齊農村物流短板,可重點著眼于以下三個轉變。
一是從“建得好”到“用得好”。近年來,交通運輸、郵政、快遞、電商等方面農村物流資源加快布局、有效整合,農村物流服務網絡硬件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建得好”之后,關鍵是要“用得好”。今后還應在更好解決配送服務“最后一公里”、培養物流專業人才,電商與物流高效銜接等方面下功夫,同時探索建立“一點多能、一網多用”等模式,促進農副產品進城、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讓農村物流服務網絡發揮更大作用。
二是從“沉下去”到“穩下來”。完善高效的農村物流體系不僅是連接城鄉生產和消費的紐帶,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毋庸置疑,農村物流發展存在用戶分散、綜合運營成本偏高等制約因素。各地不妨根據本地實際,進一步加大財稅支持力度,讓物流企業“沉下去”之后,在布局站點的基礎上,能夠“穩得住”,不斷增強可持續運營能力,真正扎根鄉村。
三是從“重硬件”到“重品牌”。建設和完善農村物流網絡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諸多方面。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可以考慮以品牌建設為抓手,通過培育優質品牌帶動整體運營和服務質量提升。比如,瞄準貨物運輸安全高效、提高冷鏈配送能力、制定完善標準體系、強化智能管理水平等,提升運營組織效率和服務品質,從而在基本實現了“縣縣有站,鄉鄉設所,村村通郵”基礎上,推動農村物流與農產品生產加工深度融合,進一步支撐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此外,在補齊農村物流短板、完善物流網絡過程中,各地還應重視著力破解個性化難題。比如,在鄉村普遍距城區遠,農村物流成本遠高于大部分省份的新疆,阿勒泰地區就依托“城鄉公交一元通”,推行城鄉貨運公交、農村物流班車等配送模式,編織了快捷的物流服務網絡,深受廣大農牧民群眾好評,值得推廣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