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人民日報新媒體記者走訪了上海市若干區中心醫院、社區衛生中心及養老院,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發熱哨點已經分流各區50%~60%新冠患者的診治,分級診療的效能正在顯現。同時,仍有一些社區衛生中心門可羅雀。
實際上,在很多城市,新冠患者不愿去社區醫院,寧愿擠滿大醫院。不管是普通感冒,還是輕癥的新冠患者,多數情況下社區醫院能夠治好,但很多人并不相信社區醫院,最終導致大醫院人滿為患,醫療資源供不應求。
新冠患者扎堆大醫院,不僅會導致床位、檢查設備、藥物等硬件資源捉襟見肘,還會產生一系列隱性問題,比如接診量過大導致醫護人員過度勞累,可能會縮短患者問診時間,治療效果便會打折扣,患者很難享受到預期的優質醫療服務。
盡管如此,不少患者仍然喜歡扎堆大醫院。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源于當前一些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條件和水平有限,個別基層醫療機構的誤診案例,更加劇了患者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生對諸如新冠等疾病缺乏救治經驗,容易貽誤治療,他們對新冠病人“沒見過,沒治過”的經驗空白,讓患者無奈之下只能敬而遠之。
眼下,要緩解大醫院就診壓力、更好地救治新冠患者、應對感染高峰,尤其需要發揮好分級診療的作用。這不僅需要加強對社區醫生的培訓,而且需要為基層醫療機構及時配足相應藥物,讓基層醫療機構有能力、有條件從容應對新冠防治。
新冠患者扎堆大醫院,再次暴露出推廣分級診療之難。要讓基層醫療機構留住患者,不僅要嚴格實行分級診療制度,更要能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近年來,一些地方通過加大對基層醫生補貼力度、切實提高基層醫護人員待遇,吸引優秀醫護人員下基層?;鶎俞t療機構也要行動起來,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與居民溝通交流,培養當地居民到社區就診的習慣,等等。
說到底,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才能更好落實分級診療制度。當基層醫療能真正留得住患者,能夠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從而切實降低其就醫成本,醫療資源失衡現象將進一步得到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