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 >

天天快播:蘭州牛肉拉面將被立法 “蘭州拉面”路向何方?

時間:2023-03-30 16:39: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地方如果你能找到一家餐館,那一定是蘭州拉面。”

作為中國民間四大快餐之一,蘭州拉面可以說是開遍全國大街小巷,成為無數打工人心目中物美價廉的美食。而隨著蘭州牛肉面走出甘肅,“蘭州沒有蘭州拉面”,也讓真實出身青海的蘭州拉面與蘭州牛肉面難逃“正宗”之爭。

近日,“甘肅將為蘭州牛肉拉面立法”登上微博熱搜,也引起了網友熱議:“立法是不是可以規范每碗面里的牛肉分量了?”


(相關資料圖)

“蘭州沒有蘭州拉面”

清冽的牛肉湯,勁道的拉面,再配上幾片牛肉和蘿卜,一度是無數打工人的快樂。然而不少拉面館子的招牌上雖寫著“正宗蘭州拉面”,但蘭州拉面的真正出身卻是青海省海東市化隆縣。

上世紀八十年代,化隆人走出大山,開始把拉面生意推向全國。起初化隆人開的拉面店還叫青海拉面,后來因為蘭州牛肉面名氣更大,便索性換上了“蘭州拉面”的招牌。

正宗蘭州牛肉面講究“一清(湯色)二白(蘿卜)三紅(辣子辣油)四綠(香菜、蒜苗)五黃(面條黃亮)”,但在不少外行人看來,兩者其實很難分辨。

“蘭州拉面和蘭州牛肉面都吃過,感覺配料和味道都差不多。”一名消費者向中新財經坦言,作為普通食客,自己很難意識到兩者的不同。

蘭州老字號馬子祿牛肉面。 左雨晴 攝

究竟哪些是正宗蘭州牛肉面?中新財經在走訪中發現,蘭州拉面多為小店面家庭式經營,店內菜單較為繁雜,除牛肉拉面外,還包括刀削面、蓋澆面(飯)等其他菜品。而蘭州牛肉面則更多連鎖化、品牌化,主食一般只有拉面類,并提供面條粗細款式的更多選擇。

此外,中新財經注意到,雖然甘肅網友們往往強調本地正宗的是“牛肉面”而非“拉面”,但蘭州牛肉拉面行業協會注冊的統一商標,以及甘肅省官方文件對蘭州牛肉面的正式稱呼,卻都是“蘭州牛肉拉面”。

“牛肉面與牛肉拉面,不只一字之差。”此前,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知識產權局局長何文濤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因為一些歷史原因,蘭州之前注冊了“蘭州牛肉拉面”的商標,但從目前國內市場看,該商標具有一定局限性。為此,甘肅正致力于完成從“蘭州牛肉拉面”到“蘭州牛肉面”的商標轉換。

據甘肅省政協辦公廳透露,目前,蘭州牛肉面已遍布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面館超過50萬家,年銷售額粗略估計超過4000億元。

蘭州牛肉面“正名”之路:產業化、品牌化

隨著近年來蘭州牛肉面走向全國,甘肅省也加大了對蘭州牛肉面的扶持,力圖為蘭州牛肉面“正名”。

除舉辦“中國·蘭州牛肉拉面節”,注冊統一商標外,甘肅還持續推進蘭州牛肉面的產業化。2018年,甘肅省出臺《關于促進蘭州牛肉拉面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不斷壯大蘭州牛肉拉面品牌集群。2019年,蘭州市出臺《蘭州牛肉拉面提升發展質量行動實施方案》,真金白銀鼓勵蘭州牛肉拉面品牌企業走出蘭州。

中新財經注意到,目前馬子祿、金鼎、東方宮等蘭州本地品牌已先后在全國各大城市開設連鎖店。其中,2013年才進入北京的東方宮更是席卷北京拉面界,僅用兩年時間便開店105家。

而在近年來餐飲界的融資浪潮中,面館成為資本“新寵”,這也讓蘭州牛肉面迎來了自己的“紅海”。

開設在北京apm中的陳香貴蘭州牛肉面。 左雨晴 攝

2021年,來自上海的蘭州牛肉面品牌馬記永、陳香貴、張拉拉完成融資。其中,馬記永估值達10億元以上,陳香貴估值也近10億,規模稍小的張拉拉估值則為3.9億元。

與傳統蘭州牛肉面品牌相比,這些新興品牌選址多在北京王府井、上海陸家嘴等商圈繁華地帶,產品線更豐富,店面裝潢也更為時尚新潮,更有網紅餐廳的風格,客單價也更高——以上海為例,陳香貴、張拉拉客單價35-40元之間,馬記永客單價則在40-45元之間。

在推動蘭州牛肉面產業化的同時,甘肅省也在進一步尋求立法保障。

據媒體報道,近日,由甘肅省政協辦公廳提出的關于將《蘭州牛肉拉面產業發展條例》列入立法規劃的立法建議,已列入甘肅省人大常委會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調研項目,將由相關部門和單位抓緊推進立法調研、論證、起草等工作。

甘肅省政協辦公廳在建議中指出,目前甘肅省還未形成比較統一的牛肉拉面質量、技術、標準體系,生產、加工、經營、服務等環節服務質量都缺乏法制保障,亟待通過制定牛肉拉面產業發展的專門法規,保障和推動蘭州牛肉拉面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蘭州拉面:終為他人作嫁衣裳?

對于蘭州牛肉面將立法的消息,有網友表示支持,也有網友認為,立法不一定有利于地方特色小吃的發展。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中新財經表示,近年來無論是云南制定過橋米線團體標準,還是南京鴨血粉絲湯速食裝生產標準落地,都意味著地方特色小吃步入了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資本化以及規模化的進程。

“對于地方特色小吃來說,有針對性地出臺標準及時規范,有利于地方特色小吃向全國化發展。從產業端考慮來說,具有積極意義。”他表示。

而在蘭州牛肉面風風火火的發展中,也有不少人為蘭州拉面鳴不平。作為讓“蘭州牛肉拉面”從眾多地方拉面種類中拔得頭籌的最大功臣,蘭州拉面背后真身——青海化隆拉面,此時多少有些“為他人作嫁衣”的意味。

資料圖:在上海南京路附近的一家青海拉面店,拉面師傅正在拉面。 胡友軍 攝

中新財經注意到,靠拉面起家的化隆縣,如今也正努力推進“青海拉面”、“化隆牛肉面”產業化和品牌化建設,積極推進拉面產業園建設。據媒體報道,2021年化隆縣拉面經濟實現利潤45億元,占全市的77%,占全省的70%,拉面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50億元。

然而對于作為“拉面之鄉”化隆縣來說,也許最大的難題,仍是如何讓化隆人摘下“蘭州”的牌子。中新財經發現,某本地生活平臺顯示,北京僅有一家拉面店明確叫做“化隆牛肉拉面”。這意味著,與已經打響名號的“蘭州拉面”相比,等同于從頭再來的“化隆拉面”招牌,或許并不好招攬顧客。

在一家經營了近20年的蘭州拉面館中,剛剛忙碌完的老板告訴中新財經,飯點時間自己的生意依然很好,很多還是老顧客。而對于蘭州牛肉面即將立法的消息,他并不清楚,也不擔心是否會帶來影響。“(我們)招牌從來沒換過,也沒聽過蘭州牛肉面(立法)的消息。”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