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法國議會近日通過“網紅”行業監管法案,旨在更好地規范“網紅”商業活動并打擊“網紅”在社交網絡上的出格行為。法國由此成為針對“網紅”商業活動率先制定完整監管框架的國家之一。
監管網紅市場
這項跨黨派法案于今年1月底提交,法國國民議會議員5月25日就更好地監管網紅市場達成一致,為議會最終通過相關法案鋪平了道路。隨后,法國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分別于5月31日和6月1日對法案進行投票表決,并一致通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法案旨在打擊誤導性或欺騙性商業行為在互聯網上的蔓延,讓“網紅”世界不再成為法外之地,違法者最高可面臨兩年監禁和30萬歐元(1歐元約合人民幣7.61元)罰款。
從法案內容看,它的主要重點是兩方面。一是引導網紅及其商業行為。具體而言,法案針對“網紅”和“網紅經紀人”的身份及從業行為提出了法律定義和規范。“網紅”是指為在網上推廣商品和服務,“有償地利用其在受眾中的聲譽的自然人或法人”。當商業行為涉及的金額超過某個門檻時,品牌與“網紅”和“網紅經紀人”之間必須簽訂書面合同。另外,法案強化了線上平臺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例如必須提供用于舉報非法內容的按鍵等。
二是保護消費者。為加強對消費者的保護,法案還禁止針對部分商品或服務的推廣,其中涉及整形手術和含有尼古丁的產品等。此外,法案提出了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措施,如禁止向18歲以下人群推廣博彩游戲、體育賭博等。另外,法案強調了從業行為的透明度,包括為合作伙伴有償推廣的內容必須明確提及屬于“廣告”或者“商業合作”,經過圖像優化的自拍、被修飾過的身體照片等必須標明是“經過處理的圖片”等。為管理在境外直播的網紅,法案要求在歐盟、瑞士或歐洲經濟區以外的執業者,要在歐盟購買民事保險從而在可能出現受損害者后對他們予以賠償。他們還必須在歐盟內指定一名法定代表人。
政府率先出手
由于社交平臺飛速發展,“網紅營銷”在全球呈爆炸式增長。近些年,與網紅相關的欺詐案、誤導性消費行為等層出不窮。因此,有報道稱,法國“網紅”行業監管法案的出現恰逢其時。
最新的調查顯示,年輕人網購時更容易受到社交網絡上關注的網紅影響。法國全天候電視臺(BFM-TV)報道,法國民調機構Odoxa為電子商務和遠程銷售聯合會制作的一項民調顯示,51%的法國人在網購時喜歡參考社交網絡明星(無論是否認識)“真誠分享的使用感受”。
據法國《世界報》報道,法國目前估計有15萬名“網紅”,其中部分人的所作所為使這一群體成為眾矢之的。6月2日,法國經濟、財政和國家工業數字主權部對外發出公告,要對約30名網紅展開整治,這也打響了法國整頓網紅和網紅經濟的第一槍。
法國公布了六名當地“網紅大V”的名字,這六名網紅被指存在誤導性商業行為。
目前來看,他們首先會受到法國競爭、消費和反欺詐綜合管理署的監管。按照要求,這六名“網紅”需要在接下來30天內,在其社交賬號中刊登法國競爭、消費和反欺詐綜合管理署撰寫的警示博文。接下來,法國政府還將公布對于這六名網紅的其他懲罰措施以及需要接受訓導和懲罰的網紅名字。
此外,網紅娜比拉·貝納蒂亞-韋爾加拉2018年在“閱后即焚”照片分享應用程序上推廣股票服務,被處以2萬歐元的罰款,因為她絲毫沒有向公眾告知這是廣告。
多國制定法律
“網紅”行業監管法案受到大部分人的歡迎。提交法案草案的議員阿蒂爾·德拉波特強調:“網紅職業將會繼續,‘營銷欺詐網紅’也會存在,但他們知道,有了可以懲罰他們的法律。”提交法案的另一位議員保證說,法案將會保護“消費者,尤其是最年輕的消費者”。
法案在議會通過后,法國負責中小企業、貿易、手工業和旅游的部長級代表奧利維婭·格雷瓜爾在推特上發文表示:“今后,網紅們擁有了一個明確的從業框架。面對部分人的出格行為,消費者將得到更好的保護。”
法國網絡主播和內容創意者職業聯合會對這些“值得稱贊和不可或缺的議案”表示歡迎,但也警告議員們不要“歧視或過度監管”某些行業參與者。
其實,不止法國,許多國家就“網紅P圖”專門制定了相關法律。
挪威政府在2021年7月通過了一項正式立法,要求互聯網上活躍的挪威名人和網紅,在社交媒體發布的廣告內容中,如果對身體形狀、大小、臉形或皮膚進行了修飾,哪怕是有濾鏡,都必須打上政府部門指定的標簽標記。如果沒有標注,也不承認P圖的話,將被處以罰款。
以色列、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都有類似的修圖打標簽要求。
德國政府官員表示,他們希望網紅發布圖像時,如果使用了美顏濾鏡,應加以注明,以免誤導消費者。德國16個州的大多數官員希望聯邦政府提出立法,要求對使用美顏濾鏡來增強人臉、皮膚或頭發的圖像和視頻進行標記,限制范圍包括廣告商和網紅。
國際社會認為,當前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社交網絡的大規模使用以及消費者購物習慣的數字化,“網紅”數量越來越多,廣告內容也越發多樣,“網紅”商業活動面臨復雜而前所未有的監管問題。法國等國家針對“網紅”商業活動率先制定完整監管框架的行為,值得其他國家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