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王艷群
“這些年,政策越來越好,村醫待遇提高,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村醫扎根鄉村。”百色市田東縣平馬鎮懷民村90后女村醫韋力章已經在懷民村當了兩年鄉村醫生,她感慨,作為一名鄉村醫生,能留在村里給村民們看病,備感驕傲。
(資料圖)
建設一支扎根鄉村、服務村民的高素質鄉村醫生隊伍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環節。記者從自治區鄉村振興局獲悉,今年,我區出臺《關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全面推行鄉村醫生“鄉聘村用”政策,著力提升在崗鄉村醫生的基本待遇和養老保障,鼓勵和保障鄉村醫生更好地扎根鄉村、服務鄉村。
鄉聘村用,保障村醫基本待遇
鄉村醫生承擔著農村地區大部分醫療照護責任和公共衛生服務責任,是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力量。提高農村醫療的可及性,有賴于廣大鄉村醫生的堅守。
今年1月,廣西出臺實施意見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推行鄉村醫生“鄉聘村用”,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與鄉鎮衛生院簽訂勞動合同,鄉村醫生業務收入、社會保障及村衛生室資產等納入鄉鎮衛生院統一管理。
該政策的全面推行,從基本醫療衛生業務、績效考核,到村醫的“進、出、管、用”,對村醫的管理更加科學規范,鄉鎮衛生院擔負起對村衛生室和村醫的領導和監督責任,有助于形成緊密型鄉村一體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截至目前,全區已有4個設區市出臺配套文件,12個設區市正全面推進鄉村醫生“鄉聘村用”工作。南寧、柳州、北海、防城港等市已全面落實鄉村醫生基本補助和養老保險待遇。
多重保障,提高村醫收入水平
過去由于工作環境、工資待遇和身份定位不清等問題,鄉村醫生人才流失、老齡化、超齡服務的現象突出。推行村醫“鄉聘村用”新政以后,這樣的情況將大為改觀。
據了解,廣西在崗村醫的收入保障構成主要有基本補助、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補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一般診療費制度補助、防艾宣傳補助6項,實行鄉聘村用的鄉村醫生還額外享受財政基本補助和養老保險,保障村醫勞有所得,解決村醫當下收入之難。
截至今年10月底,廣西已有12個設區市相繼出臺鄉村醫生“鄉聘村用”實施方案,其中有62個縣(市、區)由地方財政按照當地村(居)民委員會干部基本工資標準落實鄉村醫生基本補助,部分地區還給予鄉村醫生學歷和職稱補助等。
目前,百色市、河池市等地區明確村醫基本工資按照當地村委會或居委會副主任標準落實;北海市、貴港市、防城港市等地區對取得大專或本科學歷、獲得執業助理醫師或執業醫師以上資格的村醫進行額外補助。經過多重保障,鄉村醫生待遇得到實質性提升。
據悉,“鄉聘村用”政策實施以來,南寧市鄉村醫生平均收入由原來的每月1000元—2000元,提高至每月4000元—5000元,待遇得到了明顯提高,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穩中向好。
老有所養,解除村醫后顧之憂
一直以來,養老保障機制不健全是鄉村醫生的后顧之憂,也是許多年輕村醫離職離崗的重要因素。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2021年,自治區財政投入7779萬元對全區2.11萬名60歲以上鄉村醫生按標準給予了養老生活補助,有力促進了鄉村醫生隊伍的穩定。
“現在鄉村醫生養老生活每月補助570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每月補助142.77元!”談起養老保障,岑溪市馬路鎮中林村65歲的村醫余克燼十分感慨:“我父親曾是村里的赤腳醫生,以前沒有養老補助。現在有了養老保障,免去了后顧之憂,讓鄉村醫生隊伍更穩定,扎根基層更安心。”
截至今年10月底,廣西已有59個縣(市、區)為“鄉聘村用”鄉村醫生購買了養老保險,南寧、北海、防城港等地還為每位鄉村醫生購買失業保險、意外保險、醫療保險等,每人一年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超過1萬元。其中南寧市縣財政每年額外投入約8000多萬元,用于發放鄉村醫生基本工資、購買社會保險和醫療責任險。
“建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規模性因病返貧的長效機制,就要從強基層入手,必須多舉措提升鄉村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解決好鄉村醫生的基本待遇和養老保障,從而吸引更多高學歷、高水平的衛生技術人員在農村從事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廣西投資建設的村衛生室的村醫人數達到26534人,較2021年增加2970人,增長12.6%,村醫流失趨勢得到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