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廣西新聞網大化12月14日訊(通訊員 覃文軍 藍吉富 黃金霜)12月10日,在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雅龍鄉偉平村一個海拔高度近1000米的山頭上,弄皮屯村民韋桂香和家人正忙著采收旱藕,并將旱藕打包好掛上自制的吊臺,250多公斤的旱藕隨著滑輪系統吊到空中,緩緩輸送到路邊,再裝上三輪車送到旱藕粉制作中心。
2019年,偉平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旱藕種植是村民首選的增收致富產業。韋桂香重操舊業,重新打理自家丟荒了幾年的山地,擴大旱藕種植面積,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韋桂香說:“我今年共種植旱藕12畝,每畝收成2250公斤至2500公斤,共收成3萬公斤左右,固定賣到旱藕粉加工廠,每公斤1元,今年有3萬多元收入。”
在雅龍鄉旱藕粉精加工制作中心,自動化清洗機器正在對旱藕進行翻動清洗,在中心另一間房屋里,一排排出籠的旱藕粉絲皮正在自然風干,晶瑩剔透。在大門口,陸續有村民用三輪車將自家產的旱藕運來銷售。旱藕粉制作中心負責人韋吉南表示,成立旱藕粉制作中心后,每年固定收購村民種植的旱藕進行加工并投入消費市場,打消了農戶種植旱藕無銷路的顧慮,周邊村民種植旱藕積極性日益提高。今年,韋吉南除了自家種植的3畝旱藕外,還收購周邊群眾種植的旱藕70噸,加工旱藕粉絲約0.7萬公斤。
“今年,全村有80戶村民種植旱藕300多畝,旱藕收成50萬公斤左右,全村有23戶家庭作坊加工旱藕粉,年產旱藕粉5萬公斤,預計每個農戶年增收1萬多元。”偉平村黨支部副書記韋榮敢說。
近年來,大化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戶持續增收,通過舉辦旱藕種植技術培訓班,引導農戶科學種植旱藕,實現增產增收,并帶動規模示范種植,努力延伸產業鏈,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讓旱藕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金銀絲”,促進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助推產業振興。
今年該縣新增旱藕種植面積1000畝,預計平均畝產達3000公斤左右,農戶每畝增收約2400元至4000元。目前全縣累計種植旱藕達3000余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