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鏈 >

【環球新要聞】南丹:“敬牛”迎佳節

時間:2023-04-18 13:46:55       來源:廣西新聞網

廣西新聞網南丹4月18日訊(記者 覃錚)4月17日,在“壯族三月三”傳統佳節即將到來之際,由南丹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河池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主辦的2023年國家級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實驗區宣傳活動啟動儀式暨南丹壯族敬牛民俗活動在南丹縣吾隘鎮古蘭村隆重舉行。

圖為活動現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敬牛傳統民俗儀式。

敬牛節是紅水河流域壯族人民的傳統民俗節慶,以吾隘鎮古蘭村為典型。節日當天,該村各家各戶紛紛修繕、清掃牛圈,并蒸煮五色糯米飯、舂糍粑、釀甜酒、殺雞宰鴨,準備祭品,舉行敬牛傳統民俗活動,表達對牛的崇拜,感恩牛在耕作生產中的重要作用與辛勞付出,同時祈求保佑牛無病無災,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2018年,南丹壯族敬牛節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舂糍粑。

唱《敬牛歌》。

《馴?!饭澞勘硌荨?/p>

17日上午,在萬眾矚目中,古蘭村民開展敬牛傳統民俗儀式,給一頭耕牛撓癢、梳毛、洗澡、戴紅花,接著挑來五色糯米飯、紅雞蛋、雞鴨等貢品,給它喂上五色糯米飯和青飼料,同時向牛神上貢、祈福。在祭祀牛神之后,敬牛文化活動展演精彩上演,村民們歡歌載舞,向現場觀眾展示了當地獨具特色的傳統農耕文化。

《古蘭鼓》節目表演。

《壯鼓贊歌》節目表演。

展演分“儀式篇”“農耕篇”“豐收喜慶篇”三部分,共有《唱敬牛歌》、《四季勞作舞》、《娃鼓慶豐收》等15個節目。其中,《古蘭鼓》以古蘭村一帶流傳的鼓點為總基調,由身穿壯族服飾的村民演員邊捶邊舞,并變換各種陣型,場面氣勢磅礴,鼓聲雄渾有力,又融合了壯家女子的嫵媚風情,是壯族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讓人印象深刻。

南丹壯族地區的傳統體育項目“地牯牛”表演。

“壯族板鞋舞”表演。

以南丹壯族敬牛節為契機,同時啟動國家級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實驗區宣傳活動,提高公眾保護意識,讓銅鼓文化更加地深入人心,并推動銅鼓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該市加強這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據悉,國家級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實驗區于2012年獲批復設立,是以廣西河池市紅水河流域為中心,對銅鼓習俗及其他非遺項目實施整體保護,范圍涵蓋河池市11個縣(區),核心區為東蘭縣、南丹縣和天峨縣。實驗區現有壯族銅鼓習俗等國家級非遺項目13項、自治區級非遺項目83項、市級非遺項目155項、縣級非遺項目920項;現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8人、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82人、市級非遺傳承人134人。經多年建設,實驗區已實現“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建設目標。

精彩的民俗文化節目演出,引得觀眾開懷大笑。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