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天高云淡,大地流彩。放眼景洪市,鄉村振興如火如荼,12個沿邊行政村,正加速推進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強邊固防“四位一體”等項目建設。一幅綠化、亮化、凈化、美化的鄉村振興畫卷徐徐鋪開。
景洪市采取縣級主推、落實主體責任,鄉鎮主抓、實行包聯幫帶,村級主責、開展宣傳發動,小組主做、帶領群眾建設的“四級聯創”機制,著力深化“邊疆黨建長廊示范帶”建設。
在“真”字上下功夫
樹立“一盤棋”思維。成立以景洪市委書記和市長為雙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實施方案。整合景洪市相關部門力量,組建8個市級專班,踐行一線工作法,精心挑選12名黨員領導干部作為現場督導組入駐一線村寨,指導示范點建設工作。
探索“一體化”途徑。鄉鎮主要領導掛帥指揮,分管領導蹲點抓落實。依托主題黨日活動、工青婦活動等,推進邊疆黨建長廊建設。鄉鎮黨委采用鄉村振興“擂臺比武”和“現場觀摩+典型案例展示+支書述職+評委打分”的方式,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
落實“一把尺”建標準。村黨組織牽頭,推行“黨員+N”村組網格治理模式,實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形成大事小事組織牽頭管、問題攻堅黨員帶頭上、示范創建群眾跟著干的良好局面。村“兩委”成員到示范點參與創建工作全過程,對完成達標的59個抵邊黨支部進行達標創建“回頭看”。村干部組織并督促所轄村組全覆蓋完善修訂村規民約。
強化“一面旗”引領。注重發揮邊境村組“一面旗”的引領作用,落實四級網格體系在村組走深走實。結合本村特色,打造“產業紅旗村、文化紅旗村、生態紅旗村、人才紅旗村、黨建紅旗村”的“五面紅旗村”。實施“紅旗飄飄”“村村寨寨廣播響”工程,引領邊疆人民群眾“心向黨”。
在“實”字上見成效
景洪市發揮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聯防聯控工作機制作用,著力破解邊境治理難題,讓末梢治理“活”起來。
健全“一套”體系。落實邊境線五級段長制,在鄉鎮(農場社區)組建聯合黨工委。健全完善聯席會議、會商研判、信息融合、檢查督導等工作機制,不定期召開動員會、誓師會、調度會,分析研判邊境基層治理有關工作。推行“五戶聯防”“十戶聯防”機制,將邊境鄉鎮劃分為鄉鎮、村委會、村小組、群眾四級網格。
聚焦“一個”行動。持續深入開展“機關軍警企村”黨建聯建聯創活動,黨員、干部、群眾與軍警部隊聯巡、聯勤、聯防、聯查、聯動。在抵邊村成立護村隊、巡邏隊、先鋒隊、突擊隊、尖刀隊,59家市直部門1000余名青年黨員干部組成黨員突擊隊,下沉到邊境一線輪流值守重要防控點。先后從全市相關部門抽調200余名黨員干部組建前線先鋒隊,深入到80余個重點村小組開展整治工作,引導黨員干部在疫情大考、強邊固防中走前頭、做表率。
實施“四項”工程。實施“國門形象示范”工程,把邊境線上的黨組織建成戰斗堡壘;實施“強村經濟”工程,整合資源,在邊境鄉鎮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邊境小康村等項目;實施“紅色走廊”工程,推動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實施“領頭雁”工程,選優配強邊境鄉鎮(農場社區)領導班子和村“兩委”委員,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