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苑基榮 馬夢陽】 印度媒體最新報道稱,印度政府對在印度的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提出了多項新要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首席運營官、首席技術官要由印度籍人士擔任。在此之前,印度執法局扣押小米50億元資金的事情已經引發國際媒體持續關注。13日,一位熟悉中企在印度情況的人士對《環球時報》表示,印度政府的這種行為是“霸凌”,等于“變相收購中國企業”。另一位人士提到,印度政府之前對中企也有類似要求。印度政府對發展經濟和產業、推動“印度制造”可謂雄心勃勃,但多年來一些針對外資的政策和做法備受詬病,如果給外界留下營商環境惡劣的印象,新德里顯然將蒙受損失。
小米近50億元人民幣或被印度沒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印度的要求
據印度《經濟時報》13日報道,印度政府要求中國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智能手機制造商任命印度籍人士擔任首席執行官、首席運營官、首席財務官和首席技術官等職位。此外,政府還指示他們將合同制造工作委托給印度公司,開發有當地企業參與的制造流程,并通過當地經銷商出口。報道稱,政府官員還特意指示中國公司要遵守法律,不得在印度逃稅。印度ABP新聞網報道稱,印度政府官員是在電子和信息技術部最近舉行的會議上與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討論了這些問題。
僅在此前幾天,英國路透社報道稱,印度執法局9日向小米科技印度分公司和3家銀行發出通知,指控小米違反《外匯管理法》,“非法向外國實體轉移資金”。 報道稱,上訴機構按照印度外匯法,在去年凍結了小米555.1億盧比(約合48億元人民幣)。數據顯示,小米集團2022年經調整凈利潤為人民幣85億元。這筆資金相當于小米去年凈利潤的57%。
香港行業分析機構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市場份額是16%,OPPO占12%,realme占9%,vivo占17%。
OPPO和vivo分別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占比12%和17%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小雪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企業在印度占有的市場份額是碾壓其他對手的,如果印度要對手機制造廠商采取措施,首要目標肯定是中企。”近年來,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發展強調本土化制造,在當地本來就招聘了一部分印度員工。ABP新聞網13日報道中也提到,小米印度近年來通過投資印度當地人才和培養印度經理、領導者、合作伙伴和分銷商組成的核心團隊,顯著拓展了公司業務。
中資格外謹慎
在印度加碼對中國企業打壓的背景下,中企對投資印度顯得格外謹慎。《金融時報》報道稱,SHEIN將通過與印度最大的零售企業之一的信實零售(Reliance Retail)合作重新進入印度,以開拓印度不斷增長的消費市場。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此次合作可以讓SHEIN從印度小企業采購面料,進一步打開印度年輕人的市場,而信實零售可以從SHEIN的品牌知名度、技術和供應鏈中受益。并且,SHEIN計劃在印度建立一個生產中心以出口到中東。《印度時報》報道稱,通過引入戰略伙伴,信實零售正在將中國時尚巨頭SHEIN拉回印度。據美國有線電視網(CNN)報道,SHEIN發言人證實了此事。
自2020年以來,SHEIN和多個其他源自中國的應用程序被禁止,印度政府也對中國企業和中國資金嚴加限制。據《金融時報》報道,2020年印度政府出臺法規規定,任何“受益所有人”是中國人或位于中國的交易都需要印度政府的批準。智象創始人胡劍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SHEIN與信實零售合作不代表中國企業重返印度。即便印度政府松動了,鑒于目前中印關系,中企預計也不會大規模返回印度,中企對印度投資肯定是越來越謹慎。在印度做手機配套服務的三富工程董事長嚴瀟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返回印度的中國企業都是印方邀請,中企成規模返回印度不太可能。
SHEINN計劃在印度建立一個生產中心以出口到中東
印度想“彎道超車”?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林民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印度市場對中國企業還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這不意味著中國企業會大規模返回印度。日前,一名印度官員告訴《金融時報》,印度政府沒有對中國企業態度軟化,但表示愿意聽取意見,“只要是對國家有利的事情,我們就會去做”。realme的國際業務總裁馬達夫·塞思告訴《經濟時報》,印度政府想改變這種情況,希望這些公司讓當地的人才和生態系統參與進來,并將印度發展成為他們的出口基地。
劉小雪認為,印度想在多個新興產業發力,實現“彎道超車”,而很多中國廠商在這方面有產品、價格等多種優勢,所以也在積極布局。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它更關注的是能否盈利。企業會衡量在印度市場獲得的利潤和技術研發投入的資金,若能獲利,自然愿意在這個市場上發力。再加上中企不斷有新技術出來,把一些舊的技術轉移出去也未嘗不可。
相關新聞
小米遭遇殺豬盤,或被印度沒收48億元,曾申訴但沒有回響
近日,印度執法局發文件稱,因涉嫌違反該國法律,已向小米印度分公司等發出正式通知。這或意味此前小米被印度當局扣押近50億元人民幣將被正式沒收。
印度執法局發布的文件
小米相關人士回應
小米集團2022年經調整凈利潤為人民幣85億元,這筆資金相當于小米去年凈利潤的57%。
據銀柿財經,對此,小米相關人士回應銀柿財經稱,對該案的態度與之前保持一致。此前針對法院駁回申訴的消息,小米方面表示:“正研究該事項,并等待書面判決。在此重申:在印度的業務,符合印度的相關法律和規定。”
2022年4月,印度執法局指控稱,自2015年開始,小米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以“特許權使用費”(royalty payments)的名義,向國外實體非法匯款。這違反了印度1999年《外匯管理法》的相關規定。
據此,印度當局扣押了小米印度子公司銀行賬戶中的555.13億盧比資金。彼時小米印度公司表示,該公司支付此類版稅是合法的商業行為,對當局的決定將提出上訴。
2022年5月,出于非法匯款的指控,印度執法局已經在小米的銀行賬戶中凍結涉案資金48億元。
2022年10月,印度當局宣布維持印度反洗錢執行局作出的決定,拒絕解凍該筆資金。小米印度網站在隨后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對印度當局的決定感到失望(disappointed),“因為我們提出的任何事實陳述和法律爭議都沒有得到解決。”
后小米對此進行申訴,但在2023年4月遭到印度當地的一家法院駁回。截至目前,印度執法局尚未提及對凍結資金的處理結果。
特權使用費的認定
據悉,雙方之爭的關鍵在于特權使用費的認定。
印度執法局認為,小米印度以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名義匯給包括小米集團在內的3個海外實體。小米印度此舉涉嫌違反印度《外匯管理法》、非法匯款給外國實體,相關款項已被扣押。
而針對印度執法局的指控,小米印度此前回應稱:“作為一個致力于印度的品牌,所有運營活動都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
小米印度此前回應
“我們仔細研究了當局的命令。我們相信我們向銀行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和賬單都是合法且真實的。小米印度公司支付的這些版稅均用于我們印度版本產品中所使用的授權技術和知識產權。對小米印度來說,支付此類版稅是合法的商業行為。當然,我們將與政府保持密切合作,以澄清任何誤會。”小米方面表示。
多個知名手機品牌被印度追繳稅款
小米并非被印度財政部追繳稅款的唯一品牌。從資料來看,去年12月以來,印度財政部稅收局執法人員向全印度20多個地方查稅,小米和OPPO等中資手機企業均被搜查 ,這些都是在印度較為知名的手機品牌。
據財聯社,印度財政部當地時間2022年13日發表聲明稱,印度稅收情報局(DRI)調查發現,OPPO逃避關稅近439億盧比(約合5.51億美元),“已向OPPO印度公司發出通知,要求繳納稅款”。
聲明稱,印度調查人員發現的證據表明,OPPO“錯誤地對部分用于生產手機的進口產品使用關稅豁免”,此外在計算進口貨物的交易價值時并未包括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聲明表示,印度稅收情報局建議對OPPO、OPPO印度公司及相關員工采取處罰,但并未詳細說明。
OPPO印度公司在電子郵件聲明中回應稱:“我們對印度政府聲明中提到的指控有不同看法。我們相信這是一個全行業的問題,許多企業正在努力解決。OPPO印度公司將就通知給出答復,提出我們的觀點,并將與相關政府部門進一步合作。”
巧合的是,印度德里高等法院也在13日允許解凍vivo銀行賬戶,前提是vivo要向銀行提供95億印度盧比(約1.2億美元)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