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ETF要聞】資金瘋狂掃貨,這類產品火了!大量資金流入日經ETF多只港股ETF份額創年內新高近期不少跨境型ETF產品獲資金青睞,規模如坐火箭般騰飛。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不少港股ETF產品,如廣發恒生科技ETF、廣發港股創新藥ETF份額較年初增長超10倍!一邊是港股市場遇冷,一邊是相關ETF產品份額連創新高。對此,業內人士表示,ETF產品份額的攀升,體現了機構對市場的信心。盡管港股市場近期遭遇較大波動,但目前來看或將是布局良機。截至5月31日,華夏野村日經225ETF、易方達日興資管日經225ETF、工銀大和日經225ETF、華安三菱日聯日經225ETF四只產品合計凈流入4.87億元,僅一周時間,流入資金便增加2.33億元。四只基金最新規模合計約為7.5億元,一周時間內規模漲近35%。此外,截至5月31日,4只日經ETF今年以來漲幅均超過15%,在一眾QDII基金中漲幅居前。新發基金選擇防御建倉青睞醫藥股在TMT板塊估值逼近歷史新高之際,幾乎是至暗時刻的醫藥股正成為新基金建倉的重要品種。盡管不少基金經理認為TMT主題行情仍未結束,但基于新產品的凈值波動較為敏感以及渠道壓力,新發基金將建倉方向指向被市場“打入冷宮”的醫藥股。此外,多只醫藥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近期在市場中獲資金逆市買入,也顯示出超跌股或成為部分資金的防御選擇。統計數據顯示,易方達管理的醫藥ETF基金連續5個交易日獲資金凈流入,合計凈流入金額超4億元。【基金動態】6月新基金密集發行基金經理伺機入市值得注意的是,近3個月來,權益類新基金共計募集了近千億元,但截至5月30日,約四成新基金成立以來的區間收益率在1%的絕對值以內,這意味著仍有不少產品建倉節奏較慢,或在等待時機入市。兩項關鍵指標發出信號基金經理再度開啟自購近期,A股各大指數下跌明顯,滬指回調至3200點關口附近。根據公募基金統計,有兩項統計數據很受關注。首先,萬得偏股混合型指數已連續下跌4個月,這種情況近10年內僅出現過一次。其次,公募近期頻繁提起的還有股債收益差這一指標:該指標又回到了接近-2X標準差位置,歷史上該指標跌破后市場往往都會企穩。此外,在市場持續下跌后,華夏基金、南方基金等公募旗下基金經理開啟了新一輪自購。證券時報記者發現,自購基金的投資方向大多為成長板塊。“不賺錢不收費”產品打破公募常規首只“不賺錢不收管理費”的銀行理財權益類公募產品(類公募基金)誕生了。5月31日招銀理財發布公告稱,招卓價值精選已成立,產品募集規模8281.45萬元。在“管理人賺錢、投資者不賺錢”的資管行業困局下,業內人士認為,優化管理費模式是大勢所趨。更重要的是,資管機構要尊重市場規則和投資規律,提高投研能力、優化產品設計,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基金發行遇冷老基金開啟“殼”保衛戰截至5月30日,當月新成立基金發行份額213.08億份,創下公募基金近8年以來月度新發份額新低。在新基金發行遇冷的同時,部分老基金也如履薄冰。不少基金公司近期開啟了“殼”保衛戰,路演、交換資源等花式手段輪番上演。機構人士表示,新老基金的現狀折射出市場信心出現波動。從估值視角看,當下股指“水位”夠低,市場對不確定性因素的“計價”已較充分,未來市場對積極因素的反映會更為敏感,權益市場已具配置價值。加速規范基金代銷有利行業發展近期,針對基金代銷違規行為的“罰單”頻現,基金公司也在更為嚴格地篩選代銷機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31日,年內已有約13個地方證監局出具了逾20份針對基金代銷業務違規的相關監管措施。此外,逾20家基金公司宣布與部分代銷機構終止合作。券商加速向公募領域滲透“含基量”及牌照或為業績增色證券行業中,目前資管子公司的數量已增至26家,但僅有8家資管子公司擁有公募基金牌照。特別是今年,或是因公募基金牌照問題,已有券商開始清盤旗下大集合參照公募基金改造產品。中金公司研究團隊認為,公募基金業務已經成為券商資管業務轉型路上的重要一環,“含基量”及公募基金牌照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券商的業績成色。【私募動態】5月備案私募基金數量下降高門檻推動行業生態向好5月31日,《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施行滿一個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網站數據顯示,截至5月30日,5月首次提交登記的機構有19家,通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機構有2家;1005只基金產品在5月完成備案,環比下降約73%。【公告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