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賀州10月28日訊(通訊員 尹遠娟 屈艷紅)體教融合是體育強國、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是培養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廣西高度重視深化體教融合,大力推動青少年體育高質量發展。作為在廣西競技體育占據重要一席之地的賀州,抓住體教融合的契機,舉“重”若輕,“跤”出了一條“1+5+N”(即以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市體育運動學校為中心,依托5個縣區體校和N個體育社會組織)的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新路徑,推動了賀州體育事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片)
據了解,2022年4月,廣西體育局、教育廳批復同意賀州市、鐘山縣成為第一批廣西體教融合示范市(縣)創建單位;6月,廣西體育局同意賀州市體校建設廣西摔跤、舉重兩個項目人才小高地。在廣西體育的版圖里,賀州是爭金奪銀的“重地”,摔跤、舉重、拳擊、散打等重競技體育是賀州市的傳統優勢項目,涌現出了鐘雪純、蔣惠花、吳長升、鄒萬豪、梁夢等一批為國爭光的優秀體育健兒。而在體教融合的“試水”中,賀州則是敢為人先的“勇者”。2021年7月,自治區體育局、教育廳聯合印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廣西青少年健康發展實施意見》;當年12月2日,賀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賀州市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實施方案》,成為自治區文件出臺后廣西第一個由市政府辦印發實施方案的地級市。
圖為2021年第十四屆運動會蔣惠花參加女子舉重49公斤級比賽。尹遠娟供圖
從學校體育技能普及、體校專業化訓練,再到社會力量個性化培訓,主體多元、途徑多樣的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系,在賀州漸漸“顯山露水”。
讓學生喜歡體育、愛好體育是推動體教融合、培養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的基礎和重點。賀州統籌學校體育設施建設,推動體育場館“進校園”,優先與中小學共建共用體育場館(如賀州一高、職教中心等),各類示范學校體育器材配送率基本達到國家標準,體育場地達標率達88.1%,體育器材中學配齊率為95.5%、小學為85.3%。不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課程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并對體育教學模式大膽創新,重點抓好體育教學改革--“開好體育課”“課內與課后”相結合,課后服務開設運動類等十多項體育特色課程,“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一精多品”的學校體育模式逐步形成。以校園足球聯賽為重點建立中小學體育競賽體系,近年來全市連續舉辦5屆學生運動會、6屆普通高中學生運動會和7屆“千里杯”中學生校園足球比賽。
圖為昭平縣黃姚拱橋中心小學的同學們在課后排隊打乒乓球。尹遠娟供圖
挖掘和培養更多優秀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是基層體校的中心任務。賀州市體育運動學校與市業余體校合署辦公,實行集學習、訓練、食宿為一體的“三集中”全封閉式辦學模式,2017年獲評“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開設舉重、摔跤、散打、拳擊、柔道等9個訓練項目。每天上足上好文化課,科學安排好文化教學與訓練時間,做到學訓并重、學訓相融。2017-2021年,市體校運動員參加廣西青少年錦標賽榮獲202金215銀202銅;參加廣西第十四屆運動會榮獲38金33銀46銅;向廣西各運動發展中心、區體校輸送運動員185名,輸送的運動員參加國家級以上(含國家級)比賽榮獲86金94銀109銅。
賀州市強化體育人才培養,現有國家級教練3人(國際式摔跤、女子摔跤和舉重各1人),屬全廣西正高級教練最多的地級市。建立了體校到中小學選材和訓練的常態化工作機制,每年與教育局聯合下文實現“好選材”和“選好材”。2021年組隊參加廣西青少年錦標賽、冠軍賽,舉重、田徑、拳擊、武術散打、射箭、國際式摔跤、中國式摔跤、攀巖等8個項目比賽共榮獲金牌100枚、銀牌87枚、銅牌98枚。其中5個縣區體校均與當地優質中小學聯辦共建,特別是富川瑤族自治縣體校堅持走好“一賽(中小學生運動會)二挑(優中選優)三退出(不符合要求的返回原籍就讀)”路子,讓蔣惠花等體育明星時常走進校園做宣傳示范,有效推動了舉重、摔跤兩個重點項目的發展。大力推動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進入校園,利用學校的社團課或“5+2”課后服務,讓更多孩子有機會接近各類體育活動及重競技運動,為傳統優勢項目拓展了生長空間。如鐘山縣駿威俱樂部等與該縣第一中學、第九小學等合作,在國際式摔跤、中國式摔跤、舉重等特色體育項目上培養輸送了一批優秀人才。富川瑤族自治縣體校常態化到本地中小學選材,開展舉重、摔跤項目訓練并強化培養輸送,榮獲“2020-202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體育后備人才基地”稱號。
圖為鐘山縣某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進駐縣第九小學開展摔跤項目訓練。尹遠娟供圖
在今年9月底結束的廣西3項重競技比賽中,賀州隊均再創佳績:參加廣西第十五屆運動會國際式摔跤比賽獲31金27銀36銅(金牌數占該項目總金牌數46%),參加柔道項目比賽獲4金5銀6銅(金牌數占該項目總金牌數36%);參加廣西舉重錦標賽,賀州代表隊獲男子團體第一名、富川縣代表隊獲女子團體總分第一名。
據悉,賀州將進一步完善“校內和校外”相結合的體育教學體系,建立多元化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網絡,大力提升摔跤、舉重等一批傳統優勢項目的競技水平,為體教融合探索一條特色鮮明、創新發展的“賀州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