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管林華 通訊員 黃燕梅
“堅持項目為先、項目為王,搶抓產業政策和開放發展機遇。”近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管委會副主任凌星高帶隊走進自貿試驗區崇左片區良維二期項目工地,與企業員工一起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園區項目加快建設。
連日來,廣西自貿試驗區崇左片區各級各部門走口岸、進園區、訪企業,通過多種形式,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在熱烈的討論氛圍中,激發奮進新征程動力,建功新時代。
作為與東盟國家接壤的沿邊片區,三年來,崇左片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產業發展為根本、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在把獨特區位優勢更好地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主動融入雙循環助力新格局、加快構建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鏈上展現新特色和新亮點。截至目前,崇左片區為廣西乃至全國沿邊地區開放發展提供了經驗,闖出了獨具特色的沿邊開放新路,累計形成81項制度創新成果,共有25項工作經驗做法實現“全國首創或全國第一、全國率先突破”。今年1—10月,崇左片區外貿總額完成1031.59億元,跨境電商進出口額20.63億元。
12月4日,記者在憑祥友誼關口岸浦寨通道看到,申報完畢的出口水果正在等待通關,司機無需下車、無需接觸,經過必要的消殺程序后,整車廂的貨物就通過甩掛方式實現了交接。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憑祥友誼關口岸作為連接東盟的重要通道,創新實行“風險區、緩沖區、清潔區”分區管理、創新實施“人貨分離、分段運輸”的通關模式和啟用無接觸式驗證系統,將閉環閉緊閉嚴,成為疫情下全國首個實施分區分級管理、唯一保持旅檢和貨檢從不間斷運行的口岸,有力保障了中國—東盟供應鏈產業鏈的穩定。
在推動產業聯動多元方面,崇左片區立足新發展階段,對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不斷擴大面向東盟的影響力。加快產業發展,不斷豐富開放型貿易業態,壯大開放型產業,培育壯大三諾、良維、鹽津鋪子等重點企業,積極融入面向東盟的跨境電子信息、東盟特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
在提高要素資源集約化程度方面,崇左片區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用足用活用好國家賦予的制度創新空間,不斷激發自貿政策外溢,多領域持續釋放改革紅利,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如在全國首創啟用陸路口岸全信息化智能通關模式,友誼關口岸全面運用“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等信息技術,通行時間由2小時縮減到10分鐘;在全國首創一站式通關模式,實現聯檢部門一個卡口通道自動驗放8種業務類型,其中口岸卸貨、口岸直通兼容保稅業務、卸貨轉關、跨境電商4種為全國首創……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憑祥市委書記、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崇左片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武曉輝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后表示,將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不斷推進自貿區制度創新先行先試,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賦能崇左片區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