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

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 云南水電大壩建設走在世界前列

時間:2022-11-02 08:38:52       來源:云南經濟日報

2016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安全清潔高效的現代能源技術。2018年1月,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省科技廳出臺《科技創新支撐打造“綠色能源牌”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集聚平臺、人才、團隊、項目、資金、政策等要素資源,推進重大先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大力支持行業領軍企業,推動重大能源項目建設。

幾年下來,承前啟后,科技支撐云南打造“綠色能源牌”卓有成效。

引育人才,支撐云南水電大壩建設走在世界前列

省科技廳堅持需求引領,培養與引進并重,打造了一支由科技領軍人才、高端科技人才等組成的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引領水電大壩建設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撐起“世界大壩看中國,中國大壩看云南”的格局。

多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洪琪帶領團隊圍繞小灣拱壩體型結構、700米級工程邊坡、壩基開挖卸荷松弛處理、混凝土溫控防裂技術和大壩抗震安全等關鍵技術開展系統研究,成功建成了世界第一座300米級高拱壩。圍繞糯扎渡心墻堆石壩的建設,率先開發運用數字大壩管理系統,采用GPS、GPRS等技術,成功實現對高堆石壩施工全天候、全過程、精細化三維可視化監控,在世界高土石壩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截至目前,馬洪琪院士已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6項;2019年,馬洪琪院士榮獲國際大壩委員會終身成就獎。

云南科技領軍人才張宗亮團隊,在中國第一高碾壓混凝土重力壩——黃登大壩建設中,創新性地采用水墊塘泄洪消能布置方案,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的碾壓混凝土全壩全過程施工管理模式,開創了成套200米級高碾壓混凝土壩信息化施工管理技術。攻克堰塞體風險識別與潰堰應急搶險分析關鍵技術,首次破解堰塞體應急搶險快速響應與科學決策難題。應用這些核心技術的昭通魯甸紅石巖堰塞湖綜合水電工程2020年成功發電。

在關鍵核心技術支撐下,小灣水電站大壩建成時是世界第一高混凝土拱壩,黃登水電站大壩至今是世界第一高的碾壓混凝土重力壩,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建成時壩高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糯扎渡水電站成為了國際高堆石壩的里程碑工程。張宗亮先后入選省技術創新人才、省創新團隊帶頭人、省科技領軍人才;累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2021年,張宗亮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協同攻關,支撐云南電網打造綠色能源“智能網”

多年來,省科技廳聚焦綠色電力技術科技創新需求,支持以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云南電網”)等為代表的科技型企業,通過與高校、院所及院士專家協同攻關,建立完備的技術體系,打造了一張綠色能源的“智能網”。

昆明理工大學牽頭聯合云南電網等單位科技人員,發明自適應故障選線方法,制定了國家/行業標準,建立了完備的技術體系。

云南電網依托云南省電力科學院(以下簡稱“電科院”)設立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李立浧院士工作站,在“三站”支撐下,牽頭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開展電氣設備數字化、智能化研究。2020年,首次提出“多物理耦合計算+深度機器學習”的電氣設備實時在線計算方案,計算速度首次突破毫秒級。支撐云南電網完成搭建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變壓器全電容效應與頻變特性精細化模型、研制出輸出電壓最高為160千伏的自激振蕩設備。

2020年5月,電科院牽頭多方協同攻關,攻克了大容量設備小型化、集成化和準確性保障難題,研制了長管道GIS電力互感器現場一體化校驗平臺。該成果在中國電科院及9家省級檢測機構推廣應用。

幾年來,通過整合創新成果,云南電網先后建成投產“十直兩交”西電東送電力外送大通道,打通了13條云南清潔能源送往東部省區的“電力高速”,省間送電能力居全國之首,并輻射帶動越南、緬甸、老撾等國家。

2017年底,云南電網在南方電網5省區率先建成了集云計算、大數據于一體的“云電智云”平臺,并以平臺為依托,建成覆蓋全部業務領域的大數據庫。201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徐宗本擔任專家委員會主任,在云南電網建立“大數據算法與分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云南創新中心”。目前,云南電網正跨出“網”本身,逐步實現物理與信息的融合,打造了一張綠色能源的“智能網”。

科技入滇,推動云南光伏產業突飛猛進

近年來,通過科技入滇項目,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通威股份、陽光能源、宇澤半導體等光伏行業企業紛紛入滇發展。隨著企業、人才、團隊和項目落地云南,全省光伏產業迎來突飛猛進的發展。

2015年底,隆基集團入滇考察,與云南達成合作意向。2016年4月出臺的《云南省關于著力推進重點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把稀貴金屬材料、高端裝備用新材料及碳化硅材料等,作為新材料產業發展的重點任務。隆基集團經科技入滇項目進入云南后,通過對單晶技術路線鎖定、直拉技術革新的金剛線切割技術應用,開展BIPV領域和跨界氫能布局,引領光伏行業發展。

2017年,東北最大、國內前列的光伏制造企業——陽光能源落地曲靖市,建成曲靖陽光能源硅材料有限公司。公司與昆明理工大學合作,通過對現有硅棒機加設備升級和硅片切割設備的研發,生產出12英寸單晶硅片,2020年底實現年產5吉瓦單晶硅棒、5吉瓦硅片項目全部投產。

2019年,楚雄隆基與云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聯合申報云南省“新材料領域科技計劃”重點領域項目,聚焦提升太陽能利用效率,打造世界級“云南硅產業園”。

到2020年,隆基已先后在麗江、保山、楚雄、曲靖4地擴大產業規模,開啟“以清潔能源制造清潔能源”的先河,并吸引晶澳科技、通威股份、陽光能源等光伏行業頭部企業入滇發展。

強創新鏈,依托綠色能源消納撐起鋁材硅材產業

2018年至2020年,全省共突破鋁合金材料和功能開發、生產及應用等關鍵共性技術30多項,科技支撐綠色鋁、綠色硅產業快速崛起。

2018年起,省科技廳實施《科技創新支撐打造“綠色能源牌”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幾年來,省科技廳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著力攻克共性關鍵核心技術,創造條件承接東部地區先進鋁精深加工產業轉移,積極構建硅光伏、硅電子、硅化工和碳化硅產業鏈。充分協同創新、集成創新,積極打造動力電池產業集群,提升水電硅材、水電鋁材產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和產業支撐能力,打造綠色水電硅材、水電鋁材加工技術創新中心和制造基地。

在省科技廳支持下,云南神火鋁業有限公司實施“500kA超大型鋁電解高效節能與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重大科技計劃項目,針對超大型鋁電解槽的電場、磁場、熱場、流場,開展新型節能槽內襯結構技術、煙氣超低排放控制技術的研究和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及系統的研發,實現智能排產、精準控制、消除波動、持續優化、降低成本的生產方式。

截至目前,云鋁股份綠色鋁材一體化產業鏈實現全流程生產使用綠色能源,依托綠色能源生產的綠色鋁與煤電鋁相比,碳排放僅為煤電鋁的20%。

2021年,曲靖市規劃9.89平方公里的硅晶產業園,重點發展單晶硅拉棒及切片項目,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綠色硅光伏基地。該項目成為省科技廳和曲靖市2021年科技創新工作會商核心議題,成為科技支撐曲靖市打造國內規模最大綠色光伏基地的重要載體。

標簽: 云鋁股份綠色鋁材一體化產業鏈 云南神火鋁業 綠色能源牌 碳化硅產業鏈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