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日前,天津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南疆邊檢站聯合轄區科技企業,首次引入水下智能機器人對停靠在天津港遠航礦石碼頭12號泊位的30萬噸級大型貨輪實施船底檢查。
據了解,由于渤海灣與外界水體交換受限,海水自凈能力較弱,水體的能見度和透光性不佳,出入境船舶水下監管一直是擺在邊檢機關面前的一道難題。南疆邊檢站積極與轄區科創企業開展共建,多次就無人智能裝備在邊檢執法執勤場景的應用進行交流探討,最終促成了該項合作。此次使用的“R1-4”型水下機器人,搭載了專業的水下動力系統、照明裝置和高清探頭,具備先進的聲吶探測技術,可在水下進行快速推進、定深運動和定航運動,在輕浪條件下仍能保持姿態穩定、運行靈活,水下影像實時傳輸畫面清晰,能夠有效解決港區岸邊暗流大、水體渾濁、漂浮物多等問題。
準備工作就緒后,在邊檢民警和技術人員的協作配合下,水下智能機器人從船尾一側順利入海,展開水下作業。在位于碼頭前沿的中控室內,操作人員按照相關指令前后晃動搖桿,操縱設備向船舶底部不斷靠近,并實時與岸邊執勤民警保持聯系。“現在下潛深度5米,距船底不足0.5米,圖像回傳正常。”當機器人即將接觸船底附近時,借助水下照明和攝像裝置,隱藏水下的船底局部在監控屏幕上清晰可見。110分鐘后,檢查作業圓滿結束,智能機器人共采集水下圖片45張,在完成“加掛可疑物品”項目排查的同時,成功對船舶底部重點區域進行了立體圖像繪制。
通過此次船底檢查,邊檢機關進一步掌握了水下智能裝備的性能優勢和操作難點。南疆邊檢站將不斷探索科技裝備在邊檢工作場景中的應用與實踐,全力提升口岸安全管控的科技化和智能化水平。(今晚報記者李倩 通訊員盧凌飛 紀劉春)